邓秀珍听得很认真,她觉得这个宋庆华还真有些路子,毕竟那时候一般的人根本就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下岗潮,一下那么多人下岗。不仅信息这一点早又真,在思路上宋庆华也很有见解。
“不过什么呀?宋哥你可得提点提点我
。”覃彦林举杯再敬宋庆华。
“你可别想多了,我这人对朋友不藏私,我是说不管做哪一门生意,都还是要买个门店做,不然呐,就只能摆摊,摆摊能做多大的生意?而且天气一变就不能做,就像我们,今天有小雨,我们就只能收摊,不然淋一身湿。
租门店吧,那租金贵,你还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要涨价,不仅赚的钱要拿出去一部分,还要担心别人涨价,或者别人不租给你。”宋庆华解释道。
“那你知不知道哪儿有门店买?”覃彦林问。
“你想买门店?”宋庆华顿住,睁大眼睛看着覃彦林。
“刚听了宋哥的话,觉得你说得对,做生意买个门店还是稳妥些。”
“门店可不便宜,我都打听好多回了,可惜没钱,最后都放弃了。”宋庆华摇头叹气,感叹命不如人,把握不住发财的机会。
……
第19章 、被骗了
吃完饭,宋庆华带他们去看门店,看了好几个,位置都不大好。
“不满意啊?这些位置是不大好,但便宜。要是不嫌贵,我带你去看看好的。”宋庆华说。
覃彦林连声说麻烦了。
看到眼前的门店,覃彦林和邓秀珍相当满意。
门店靠近马路边,有三十多平方,人流量也大。虽然两边的店都只是在装修,但那前景是可以肯定的。
若是在这里开个电器店那指定挣钱!覃彦林觉得卖电器会有前途。
而邓秀珍觉得开服装店好,面积有这么大,男装女装童装都能卖,还能分门别类多好!
今生她不想卖电器,因为卖电器非常辛苦,店面长期要守着,早上8点开门,不到晚上10点不关门。
这都是其次,主要是进货辛苦,要五湖四海去各个厂家看货,经常在火车上几天几夜,那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货到了还得卸货。卸货工钱贵,为了省下这笔钱,覃彦林都是自己卸。碰到大件才请人帮忙。一趟货到,覃彦林几乎要累瘫。
碰到特殊情况,还要跟车走货。在货车上颠簸几天,比坐火车还累多了,回来还自己卸货。
覃彦林的身体就这么累垮了。
重活一世,邓秀珍不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所以打心底里排斥卖电器。
之所以想卖卖服装,是因为卖服装不仅只需要去汉城进货,路途近不说,服装还轻,她都能搬得起。这样她就可以和覃彦林换着去。
这一生,她绝不能让覃彦林重蹈覆辙。
两人心里各自计较,却没有说出来,因为门店合适就好,做什么生意可以接下来再打算。何况还有外人在场,宋庆华好是好,但商场如战场,商机还是尽量保密的好。
宋庆华帮忙联系到店主,店主开价六万八,一番唇枪舌剑后价格讲到五万二,不可能再降。
邓秀珍和覃彦林说再去看看,店主说随便。
跟宋庆华他们分开后,邓秀珍他们先问了隔壁左右,他们买店的价格也差不多,甚至有比这门店贵一两千的。
然后他们又去了二婆那里。二婆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跟老婆开了个学生用品店,平日也跟人介绍租房、买卖房屋,但只是兼着做,做成了抽成,费用多少也没个定数。
听说他们买门店,二婆先问了他们的预期:要多大面积,能承受什么价格,还有生意谈成要给他辛苦费等等。听起来比较专业。
在得知邓秀珍他们的要求后,带着他们去看,没想到去到的地方竟然跟宋庆华找的门店差不多,价格也不相上下。而邓秀珍他们刚才非常中意的门店,二婆也说店主的报价是六万八。如果诚心想要,实在价应该是五万五左右。
同时告诉他们,买门店不是买房子,买房子会签合同还会去房管局报备,但这些门店只有合同,有的甚至只是协议。但是他也保证,合同或协议是有效的,不管是再卖,还是怎样都没有问题。
这点邓秀珍知道,那时候不仅是门店,还有很多房子都只是签合同或写协议,然后卖家写下收条就能作数,再过几年就开始办证,拿着这些手续就可以去办证。
邓秀珍和覃彦林说回家去考虑一下,然后给了二婆二十块钱,带着看也是要出钱的。
临走时,二婆告诉他们:最近看门店的有点多,如果要买,就赶早。
两人一合计,还是找宋庆华联系房主。一来上午宋庆华带他们看了没收钱,二是刚才二婆说要五万五,就算还能降,估计也不会少于五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