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也很清楚,建一个大棚要花多少钱,咱们村几乎没几个人能掏出来这笔钱,所以,我来给!
我不希望咱们村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石村在发展,自己却连拼一把的前提都没有。”
姜安安想到了国庆去杭城的时候听见那对夫妻说的,他们村甚至都有了自己的产业,村里边的人都能在家门口上班,大家伙都挣得不少。
她也希望四合村能好起来。
黄叔是有心想发展村子的,姜大壮也是想把村子变得更好的。
他们愿意出力,而她姜安安,可以出钱。
或许是上苍对她不薄,让她带着空间来到了这里,让她有了能做生意的本钱。
她挣到了钱,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姜母他们也在自己的带动下做起了生意,日子也越过越好。
可是村里的其他人呢?
黄叔、六婶以及更多的人。
他们兢兢业业地种地,可却只能够勉强糊口。
时代发展得太快了,经济腾飞的八十年代,她姜安安靠着空间积攒了第一桶金、靠着知道后世的发展乘上了春风,可其他人呢?
她原本只想自扫门前雪,可那一天,她看着灯火通明的鹤城,再见到只有月光照明的四合村,不过隔了一段路,却全然不同。
那一刻,她的心底是怅然的。
上一世,她见过太多太多曾从遍地机会的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六十多岁的年纪,却还得出来找活路,是他们不够努力吗?
她知道不是的。
他们缺的,是一个能拉他们乘上时代快车的人。
她姜安安没那么伟大,可上天给了她不一样的机遇,她也想试一试,做这么一个引路人。
“大哥,听我的吧。”
她冲着姜大壮笑了笑。
——
回了四合村之后,姜大壮便把这个消息带给了村委的人。
所有人听到之后都愣住了。
尤其是黄喜田。
“安安拿出了三千块?”
这在他们这帮地里刨食的农民眼里头,那就和天文数字没有区别啊!
“借的借的!安安说到时候回本了就还给她……”
姜大壮赶紧提醒了句。
他可不能让自己妹妹亏了。
“之前村里也没帮过她什么,她居然……”
杨志军最是震惊。
他这一刻想到的,是当初赵春梅改了姜家工分的时候。
那时候的姜家,穷得饭都吃不起,甚至还要被前村长刘全兴一家针对。
可是……
时过境迁,四年时间过去,刘全兴一家早已家破人亡,但如今的姜安安是鹤城最大的服装店老板,更是鹤城军区副团长的爱人,她早已成了村里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偏偏,这样一个从最底层爬上了高位的人,不止没有瞧不上村里的人,甚至还……
拿了一笔钱,想要让村里人也跟着富起来?
杨志军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一个男人都不一定能有如此的度量,但姜安安一个女人,甚至是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女人,竟然能够做到这种地步?
钦佩。
震撼!
他第一次那么明白,为什么黄喜田如此欣赏姜安安了。
这个人,似乎和大多数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你争我抢的人不同,她看见的,是更大的世界。
四合村正式宣布了要搞大棚种植的事情,并且按姜安安的说法,让报名的村民先建起大棚,回本后再统一分红。
村委的人原本以为大家伙肯定会趋之若鹜,却没想到……
第233章 她居然能请来专家
“除了咱们村委的,就只有六婶一家报名,其他村民都没动静……”
姜大壮来找姜安安,无奈地说了下这事儿。
“我就想不通了,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大家就不乐意来呢?”
姜安安倒是能理解。
“毕竟谁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回本,万一回不了本,那不就白干了?”
毕竟虽然大棚是免费建了,可种植还是得自己干的啊。
“既然只有村委和六婶一家报名,那就让这批人先开始,只要让大家看见这东西能挣钱,自然会有人来的。”
姜安安倒是不着急。
见她都这么说了,姜大壮焦虑的心情也缓解了一点,便把她说的转告给了村委那边。
“行,钱是安安出的,就按安安说的办!”
黄喜田拍了板。
但搞大棚种植还得有专业人员过来指导。
黄喜田带着村委的人去找了大石村那边,原本是想说学习学习,只可惜这可是致富的法宝,谁乐意让你学呢?
不过大石村的村委也不想让面子上过不去,于是一直绕着圈子,说是找黄喜田几人开会教学,但每次开会就是说一些有的没的,压根没提到大棚种植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