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归是不出一家门。
宣昭帝眉头紧缩,脑海中搜罗一下适合与匈奴和亲的人。
梁姣絮盯着愣神的宣昭帝有种不好的预感在心头蔓延。
许久,宣昭帝的声音传来,似乎在闲话家常,他问梁姣絮:“家父身子骨可还健壮?”
“父亲很好,多谢圣上记挂。”梁姣絮道。
宣昭帝很感慨,当年夺嫡之争,不单单是一条路杀出来的,其中多少有沈家的帮衬。
那个时候的沈家,作为宣昭帝的陪读,更是献策良多。
但是,宣昭帝这样的君王,又怎会如此念旧?
果然,下一刻梁姣絮就傻眼了。
“朕还记得年少时跟之巍酒后戏言,曾经说过,将来他要是有女儿,朕一定会抱过来好好疼爱,只是还未实现诺言,之巍就已经退位让贤,将这内阁首辅的重担落在了你的身上。”
宣昭帝吹嘘不已,只是淡道:“朕想册封沈家女儿为公主,要是朕没记错的话,沈府应该有两个大家闺秀,蔷薇性子活脱,朕便封她为永乐公主,至于倾姝,为人心思细腻,便封她为朝阳公主?”
梁姣絮见状,视野已经偷偷地瞥向桌上的一道圣旨。
貌似在她来之前,宣昭帝便已经拟好了。
让沈府的两个女眷当什么狗屁公主,说起来极为好听。
其实,这不过是宣昭帝信不过皇家的那些公主而有意为之。
如果,梁姣絮没猜错的话,虽然宣昭帝封了两个公主,但她看中的却是沈倾姝。
沈倾姝是朱氏的女儿,为妾所生,且朱氏曾经是太后的丫鬟。
太后也没法驳了皇帝的意思。
第252章 人心会变
宣昭帝的野心已经显露出来了。
既然左右都要送个公主前去跟匈奴王子和亲。
宣昭帝又为何不找一个能够跟太后挂钩,但又没什么履历的沈倾姝呢。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着,宣昭帝看似没问什么,但却在等着梁姣絮的答案。
梁姣絮头疼之极,怎么也没想到宣昭帝精明到这个地步。
跪在地上叩首,她眸光浅淡:“圣上言重了,当初您跟家父说这件事时,本就是酒后戏言,又何必当真,况且蔷薇和倾姝两位妹妹,论姿态,实在不敢贵为公主。”
宣昭帝显然不想听:“有何不可?你沈府向来家教严格,朕倒觉得两位姑娘出落的形态各异,没有宫中几位公主的骄奢性子,能吃苦耐劳,况且你这是要朕违背当初跟之巍的诺言吗?”
梁姣絮神情自若,愈发觉得宣昭帝是个不折不扣的强盗,这才小声叨叨:“圣上就是想让倾姝去匈奴和亲,才找这么多借口…”
“你倒是把朕的心思猜的一清二楚。”宣昭帝笑了笑,见她实在为难,只好做了个顺水人情:“既然沈首辅拿不定主意,朕不妨给你想个办法,就拿扬州之行来说,三日后启程,朕等着沈首辅凯旋归来,倒时在宫中设宴,你在将沈倾姝带来,看看她是何想法。”
“至于,朕的这封圣旨,也可继续留着,等到那天之后在公布!”
“如果她本人不愿,朕还能强迫她不成?”宣昭帝冷冷道。
梁姣絮眉目清冷,只是在心底冷笑, 只怕沈倾姝还没等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成了太后砧板上的鱼。
到时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梁姣絮没辙了,看着宣昭帝那一张阴险狡诈的脸,已经有了阴影。
宣昭帝见她那张死鱼脸就厌烦,这才打发梁姣絮滚蛋。
梁姣絮也是受够了,恨不得赶紧离开这个充满压迫的地方。
快着步子下了台阶,呼吸着凉薄的空气,这才在家仆的带领下,往梁谌安所在的方向赶去。
看在梁谌安在朝上还没有露馅的地步,这祖宗,她供着。
可是下一秒,梁姣絮就开心不起来了。
只见梁谌安下半身湿漉漉的,吸着鼻涕,委屈叭叭的往徐知爻身上扔石子。
徐知爻就这么亲眼见证了,梁谌安从正常到惺惺作态的全过程,躲都没躲,只是冷眼旁观这一切。
自始至终徐知爻都很是无语,最终忍无可忍,寒着声音感慨道:“这世道智障生存不易。
眼见徐知爻要走,梁姣絮神色冷淡的撂下一句话:“徐大人如果对今早朝上我说的推测有疑问,欢迎来府探讨。当然还有匈奴和亲人选。”
徐知爻挑了挑眉,爽快的回了句:“好啊。”
曾经伤到梁谌安还一度让徐知爻愧疚来着,不过看他现在这副惺惺作态的样子,徐知爻也释怀了。
如今,徐知爻不拆他装疯卖傻的事实,也算是仁至义尽。
梁姣絮松了口气,转眼在回头看着在一边玩的不亦乐乎的梁谌安,这才道:“安安能起来嘛,走我们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