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陆绶送来的飞鸽传书,他心里有了数,陆绶一直与他保持联系,故而他对建康的一切都了如指掌。韦家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太后和陛下的态度,如今看来,陛下是默许的,毕竟陛下也不想朝堂上放眼望去,全是姻亲。
大梁立国百余年,虽有科举,却只能说是聊胜于无,考官是世家子,出题者是世家子,考生也不少是世家子,寒门考生想要博得世家考官的青睐,难如登天。
三年一次的科举,选出来的寒门士子屈指可数,朝堂依然被世家牢牢把持。如今恢复太学,不论出身,择优录取,这无疑是在动摇世家的根基,想要实现,必是层层阻隔。
越修来到后院,凤清正在和那两只小兔子玩,看着她拿着菜叶子去逗弄它们,兔子伸头要去吃了,她又很快拿走,让兔子扑个空,她和芍药一阵大笑。“孩子气,”越修心里暗道,摇了摇头,脸上不自觉露出宠溺的笑容。
“你再这样,兔子要不跟你玩了。”
凤清站起身看向慢慢走来的越修,“怎会,你看它们多开心,再说了,我也不是每次都不给它们,还是能得逞一两次。你个不解风情的莽夫,不会懂得。”
“我不懂?我不解风情?”越修苦笑,“夫人,你是不是忘了,他们还是我带回来的。”
“你带回来又如何,它们是我在照顾!”凤清杏眼圆睁,瞪向他,越修看着她气鼓鼓的可爱模样,无声地笑了。
“今天要不要去附近的镇子逛逛?”
凤清一听可以出门,刚才的不满瞬间抛到了脑后,“好啊,去哪里?”
“这里五里外有个小镇子,我听管事说今日有大集,我们可以去赶集。”
“赶集?是什么?”凤清从小在长安长大,南下前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每年去骊山避暑了,从未听说过赶集。
越修耐心的跟她解释:“赶集就是去逛集市,集市就有点类似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只不过长安的东西市是常年营业,小地方人少,就固定的日子,比如逢五、逢十才会有。”
“原来如此,有点意思,那我们去吧,我还没见过呢。”凤清轻摇着越修的手臂。
越修点头,随即唤来青松去准备。
这个镇子因临着天目山,名字便叫做天目山镇,两人到的时候,集市已经热闹好一会儿了,凤清满眼好奇的四处张望。
说实话,这个集市远不如长安的东西市繁华,甚至连之前襄阳的都比不上,就堪堪两条街,街道也狭窄,但胜在新鲜。有许多以前不曾见过的小玩意儿,还有看着不怎么干净但却生意不错的小摊,以及来来往往穿着布衣但满面笑容的男女老少,是凤清甚少接触的烟火气。
更/多内'容请'搜索=频道:=
两人的衣着气度都不普通,再加上脸生,一出现便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有羡慕,有敬畏,还有警惕......
凤清径直走向了一个卖竹笋的小摊,摊主在边上放了剥好的笋吸引顾客,凤清惊奇的来回瞅着边上还未剥的笋,“原来笋是长这个样子的,我还以为就像竹子一样,细细长长的,没想到居然是胖胖的一大块。”不等越修回答,又疑惑地开口:“咦,笋不是春天才有吗?现在怎么就有了啊?”
摊主是个老伯,见有人询问,立刻挤出笑容介绍:“夫人说的是春笋,这是冬笋,比春笋更鲜嫩。”
说着就用手拿起一块,殷勤地指给她看。老伯拿着笋的手指指甲缝里还带着泥土,手背上也满是皲裂的小破口,如今已是冬月,他还穿着单衣,凤清心里有些不忍。
见她不语,老伯忙又讨好地说道:“我们这儿有汤泉,地热一些,故而冬笋发的早,也长得快些,夫人要不来一些尝尝鲜?”
冬笋都在土下,不好挖,也稀少,因而价格昂贵,这小镇子上,富户有限,老伯一早就来摆摊,到这会儿也还有一大半没卖掉。这玩意儿娇贵,放的久了,口感就不好了,更卖不掉了。
凤清看着老伯脸上因一直笑着而愈加明显的沟壑纹路,黝黑的脸色,眼神里有讨好,有期待,还有些畏惧,她看了眼越修,越修朝她微微点头。
“老伯,这些我都要了,帮我装起来吧。”
“好嘞,谢谢夫人,小的绝不夸口,夫人尝尝便知,鲜掉眉毛嘞。”老伯的笑容更深了些,这次连带着眼睛都弯弯的,动作麻利地用细麻绳编的网袋给装起来,递给青松时还在连连道谢。
凤清继续往前逛着,还看到了许多山货,冬天农田里闲下来了,就有许多身手好的青壮会进山碰碰运气。若能猎到袍子、獐子等猎物,既能换钱,过年的肉也有了,即使猎不到大的,野兔也能打打牙祭,或者采到灵芝一类的名贵药材,也能换点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