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梅回国后,一时风头无两。
国家台那边发了采访邀请的同时,《舌尖上的龙国》也在国家台亮相。
【配音亮了呀!这个纪录片的配音听起来好舒服呀!】
【难怪能拿奖呢,竟然想到以食物做媒介,深入挖掘我们农耕文明中天人合一的饮食哲学,用这种小人物+大历史的叙事结构,超越了单纯的美食展示,串联起我们几千年来食物文化史,而且这种具象化的历史表达,还消解了传统纪录片的说教感。
环境音和配音配合的恰到好处,人间烟火味好浓,好有感觉,看完有一种很踏实接地气的感觉。】
【看到了我家乡的面!我从来没想过家里日常随处可见的面食,经过拍摄后,能这么有魅力,那么诱人,我给自己点了一份面,虽然吃不出家乡味,可看着纪录片和解说,内心也被慰藉到了。】
【原来面以前 叫“汤饼”啊,知识就这样进入脑海了。】
【文案好牛,简简单单的一个食材都能介绍出花来,还有食材的特写镜头,切菜时,切面渗出汁液的慢镜头对于我们这种吃货来说,真的是视觉上的享受。】
【哈哈哈哈哈,我在国外的同学已经拿着纪录片里面出现的食物问我,让我给他们寄了,现在有一种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是宝贝的感觉。】
管玉梅听着主持人读观众的这些评论,有些羞耻,耳尖都红了。
“我们的观众对于你拍摄的这部纪录片喜爱度非常高,大家都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决定去做这样一个纪录片?”
“因为我有了解到,你之前是一档明星荒野求生的导演,去拍纪录片,忽然跨度这么大,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
娱乐至死时代,为了争夺观众的注意力,和商业的快速转化,纪录片除了官方,和一些纯靠爱好的摄影者,一般稍微有点成绩的导演,不会去碰这么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项目。
“这是我的老板苏子的创意,她交给我的任务,整个拍摄过程中,配音,剪辑,还有文案,她都有参与其中。”
“我从未想过会得奖,更没有想过能拿这么大的奖项,苏总对我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在我看来,这是她安排给我的任务,那么我就要将这个任务做的尽善尽美,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对得起苏总的恩情。”
主持人以前也采访过苏子,听到管玉梅提起苏子时,脸上露出的笑容,她忽然想起了齐蓉拿影后时,那时她从齐蓉的脸上,看到了同样的笑意,她笑容渐深,打算给苏子一个面子,继续引导管玉梅说苏子的好。
“看得出来,你很喜欢你口中的苏总,我看你得奖的那段视频中,自我介绍的时候,先介绍的是自己所属的公司,你好像对这个公司很有归属感。”
“一个大方的上司,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一群积极乐观的人,真的很容易让人对公司产生归属感。”
“说来矫情,刚得奖的时候,我很愧疚,觉得这个奖自己受之有愧,可苏总说我值得。”说值得这句话时,管玉梅挺胸抬头,眉眼呈现出自信,笑容也更加灿烂。
这段采访播出后,苏子成功又涨了一波粉丝,苏子娱乐迎来了一波简历冲击,名声也更好了,递来的工作更是如雪花一般。
许多行业人士也没有想到,不过是一次得奖,会让苏子以及她一手创办的公司成为了最后的既得利益者。
搞得这些公司掀起了一阵签导演的风。
可惜,对于什么都想握在手里,什么都要管,不愿意放权的那些公司,就算签再多的导演也是一样的结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演空有想法,没有资金支持,总有不懂装懂的人指手画脚,将其当成资源置换,任这些导演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出头。
苏子倒是没有在这种时候接纳那些前来自荐的导演,她正在筹备反诈片的剧情。
关于反诈片,夏国有很多可以参考的优秀作品。
除了自家公司艺人的流量和名气加持,如何让人对反诈片不产生逆反心理,能坚持看下去,还能达到警示作用呢?
起初,苏子准备拍成电影,可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放不下那么多内容。
转而,她才考虑拍成影视剧,并以单元剧的形式播出。
里面先设置一个观众一眼就能发现的骗局,可那只是局中局,大家以为自己识破了骗局,可还有更大的骗局在后面。
例如,上司或者亲近的人突然用一个陌生号码发消息后,说自己换号了,要自己添加新的联系方式。
剧中的主人公会老实的添加联系方式,等加上以后,对方会用各种投资话术,想要从主人公这里骗钱,观众看到这里,便会猜到这个新号码,就是骗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