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水村的村民而言,这不是一部剧,这是他们大家所有人关于黄书记的集体回忆。
不知情的网友也很好奇,这个书记到底有什么魅力,值得苏子专门用一部剧去记录她的事迹。
剧一开始,苏子采用了倒叙的拍摄手法,遭遇山洪暴发的黄书记在生命的最后,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
明水村的村民看到这一幕时,心都揪起来了,有那眼窝浅的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这个镜头结束以后,最大的争议点出现了,那就是黄书记拒绝导师推荐的大城市优秀的工作,毅然决然决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行为。
【太傻了,那可是外企的工作啊,好好工作几年发展上去,前途无限,回乡拿那一两千块的工资有什么用?可别教坏了人,我辛辛苦苦把孩子供出来,可不是让他回家给村里人当牛做马的。】
【现在的孩子把建设家乡想的太容易了,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弄清楚的。】
【如果人人都像你们这么想,那国家还要不要发展?要不要建设?】
【读书难道就只是为了挣钱吗?那读完书出来挣不到钱的大把人在,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人不能忘本,那是生养我们的地方,在有能力的前提下,拉拔一下家乡又怎么了?】
【我也是一名下乡干部,你们不知道信仰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当我们在国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心里就种下了要将国家发展更好的种子。】
这个争议在热搜上挂了两天,大家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说的才是对的。
为了说服对方,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要看看这个黄书记回家以后,到底能把家乡建设出什么名堂,她放弃那份工作到底值不值得。
黄书记做的那些事,苏子没有做太大的改动改编,按照村民口述和她的工作日志整合后,将所有事件一一拍摄下来。
村子建设之前的场景是有道具布景,而建设之后,苏子直接拍的实景。
所以,看剧的观众非常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村子的改变。
特别是她针对留守儿童的那些保护举措和教学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和赞美。
【说来惭愧,黄书记教孩子的这些生理知识,我到现在都没有跟女儿讲过。】
【两夫妻在外面打工,工作之余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多自在呀,又不用带孩子,平时偶尔给家里寄点钱,等过年了再拎点便宜货回去。
给孩子买两身衣服,这就是他们口中的给孩子好的生活了,过年在家吃喝几天,年初五发条朋友圈:都是生活所迫……
就又开始新一轮重复的日子,等老了又会怪孩子跟自己不亲。
有点存款,要么就买车,要么就做其他开销,从来不会想着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资金,也不会想着把孩子带到身边。
说到底就是自私,不想为孩子负责, 但又有传宗接代的顽固思想。】
【我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离婚了,我爸不愿意把我给我妈,一定要把我留在身边,但是拿到我的抚养权以后,他又不管我,也不让我跟我妈来往见面,两人因为这个事情还打过官司,后来我妈结婚后有了新的家庭,我就成为了真正的累赘。】
【那些没孩子的人,风凉话说的真轻松,把孩子带在身边,吃喝不要钱呀,两个人都上班,怎么照顾她?】
【黄书记做的事情真的很有意义,小姑娘被人欺负的时候,我的心都揪起来了,这还只是大家看得到的,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像这种偏远地区,这种留守儿童不知道要遭受多少欺负。】
【这部剧真的好好看呀,一开始我以为是讲黄书记的故事,可能会枯燥乏味,但不会, 里面的黄书记是个很幽默的人,和村民之间的对话以及交锋也很有意思,斗智斗勇的场面也让人啼笑皆非,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笑出声来,很温馨自然。】
第349章 再次被点名表扬
官方还点名表扬这部剧了,这次不仅表扬了剧的内容,还提到了苏子的名字。
【目前根据明水村黄书记先进事迹改编的影视《回到大山》正在热播中,该剧讲述黄书记等一众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帮助当地百姓脱贫攻坚的故事,“黄书记”表现出了触动人心的榜样力量,有人嫌弃入眼就是山,有人直奔大山,把申论写在大地上,把面试答在群众里,把理想实现在基层中,把信仰践行在双手中。
黄书记把美好的青春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这片大地,而当下,和她一样奋斗在脱贫一线的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很多人在看到她的故事后会坚定心中信仰,拥护党的纲领,跟随党的步伐, 努力奋斗在一线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