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 我和阿景还有很多。”余南叶说着, 没看到云云和芸娘, 便问:“芸娘和云云呢?”
“昨日, 你吴大哥又带着芸娘去镇上看大夫, 大夫说胎儿很好,快临盆了, 得适当走动, 我就让云云陪着去村里走走。”吴婶道。
“到时需要什么,婶子尽管开口。”
“放心,婶子可不会跟你客气。”
说了几句闲话, 余南叶才说起正事,“我这儿有件事想麻烦婶子。”
“什么事?跟婶子说一声便是。”
余南叶道:“婶子别着急,这事不是一两日就能完成的,我想麻烦婶子几天。”
“不瞒婶子,我和阿景还要去镇上卖番薯藤和豆芽,但村里人对我们有恩,我也不能不考虑大伙儿,所以我想的是麻烦婶子帮我们卖几日豆芽,每日婶子十文。”
吴婶还以为多大个事,闻言,不假思索同意,“咱们之间哪里说那些见外话,你过得好,我就安心,不就是卖番薯藤嘛,哪儿用得着给婶子工钱。”
“婶子别忙着拒绝,眼看如芸娘和吴大哥又有孩子,家里多了份花销,为了两个孩子,和在镇上辛苦做工的吴大哥,这笔银钱我也不能昧下,况且除了这几日要麻烦婶子,估计等几日还得叨扰婶子。”
吴婶一听就明白了,小南这是信任自己,又想帮村他们一家。
再拒绝就不识抬举了。
吴婶一口应承。
余南叶道过谢,又说了几句话,便跟阿景一起去了村长家,跟张村长提了教村里人发豆芽的事。
张村长毫不怀疑南小子能用黄豆和绿豆发出什么豆芽,毕竟其他人都种不活的番薯藤,却教南小子种活了。
张村长一口同意,并表示此事他们占了便宜,南小子只管教,其他的我来。
有村长出面,比自己出面好太多。
申时,村长敲锣召集村民,强调了南小子要教他们发豆芽。
常去镇上的人听说过豆芽,听说豆芽脆嫩鲜美,吃过的人流连忘返。
价格也不贵。
就是太少了,他们一次都没买到过。
可南小子怎么会发豆芽?
莫非南小子就是镇上人口中的那位小老板?
猜出来的人积极响应,不明所以的村民们有信任余南叶的,跟着表决,也有持怀疑态度的。
张村长见大部分人表决,便道:“既然意见不统一,那就愿意的跟着南小子学,丑话说在前,豆芽发出来,得按照南小子说的价格卖,卖豆芽得的银钱需得分两成给南小子。”
即使说豆芽卖了一百文,就要给南小子二十文。
二十文虽然不少,但如果没有南小子,他们一文都赚不到,想明白后纷纷朝村长保证。
“村长放心,我们肯定会分给南小子。”
“对啊,南小子可是咱们的大恩人呐!”
众人朝余南叶一通夸叹。
夸得余南叶脸热,他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值不得大伙儿如此感谢。
张村长一敲铜锣,“我身为村长,便以身作则,翰墨记下。”
张翰墨是村中有名的读书人,他坐在搬来的木桌前,拿出一叠麻纸,写上老爹张大林的名字。
张村长问:“下一个谁?”
话音一落,当即有声音传来,“我,麻烦翰墨写上叔的名字。”
开口的是张翰墨的堂叔,他写下张大田三个字,陆陆续续有人报名。
余南叶离张翰墨很近,他借机看了眼对方写的字。
嗯,不管何时看,写得都没有阿景好看。
陆柘景瞧他看张翰墨,给了几个大半小子几文钱,让他们抬了木桌和木凳过来,又快速回去,取来笔墨纸砚。
陆柘景的速度很快,一来一去不到一刻钟。
他回来时还有不少人等着登记。
见少年一直盯着张翰墨,陆柘景沉着脸,一声不吭到木桌前,沉声道:“这里也能写。”
众人纷纷跑到陆柘景面前。
陆柘景抬头,和余南叶目光对视,看到对方的视线落回自己身上,眼底的冷冽才一点点消散。
“叫什么?”陆柘景对待其他人时,语气不咸不淡,没有半点面对余南叶时的温柔。
“王大壮。”年轻男人报了名字。
陆柘景飞快在纸上写下三字,他写地很快,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风骨。
仅仅三个字,余南叶的视线就移不开了。
王大壮不会写字,但他分辨得出美丑,景小子的字明显比张翰墨的更好看,更飘逸。
张村长瞧见后,脸上没有不满,整个人乐呵呵的。
张翰墨也抽空看了眼,景兄的字,力透纸背,笔走龙蛇,很有气势,没有十几年功底,极难写出这样的好字。
他着实佩服。
不到一刻钟陆柘景登记完剩余人,倒是张翰墨那边还排着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