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夫郎真不是国运之子(26)

作者:笑笑爱吃糖 阅读记录

看在同村份上,余南叶以前也生活在村里,能帮忙的地方都会搭把手,这时候下意识让开身,猛然想起银钱是阿景给的,他不能越过阿景直接同意。

一段时日相处下来,陆柘景颇为了解少年,一个扣手心的动作,就将少年内心猜了个七八。

妇人打得什么注意,他一清二楚,也就南南这个小笨蛋呆呆的,没多想。

陆柘景原本不想放人上来,想到少年藏不住心思的小表情,拒绝的话语变成,“刘婶说得在理,既是同村那就上来。”

刘张氏喜笑颜开地将背篓放上牛车,今日来镇上她特意穿了身鲜艳色的对襟长裙。

光料子就花了五百文,镇上夫人都买的这种料子穿。

刘张氏十分得意,每次来镇上都要穿这件对襟长襦裙。

刘张氏不想弄脏新衣,姿势别扭地爬上牛车,余南叶见了犹犹豫豫想去帮忙,被陆柘景一把拉住。

余南叶:“??”

阿景道:“小心些,别摔着了。”

面对关心,余南叶乖乖点头,再转头,刘婶已经爬上车板。

她上来后朝一名二八年纪的姑娘道:“蕊娘快上来。”

余南叶这才看到被刘张氏挡住的,身形瘦弱的小姑娘。

小姑娘一双眼又大又黑,脸蛋端正,听见刘张氏呼唤,立即爬上牛车。

刘张氏道:“这是我侄女蕊娘。”

小姑娘坐上牛车后,盯着陆柘景看,等陆柘景看过来,又害羞低头。

余南叶看蕊娘一副害羞模样,心里像被针扎了下,酸酸的,心口有些痞闷。

陆柘景对刘张氏说的话熟视无睹,都城第一美人他都见过,更何况只是个模样周正的村里姑娘。

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余南叶身上 “怎么了?”

余南叶摇了摇头,这里没有哥儿,在阿景眼中他就是男子。

第24章

刘张氏似看不出两人心不在焉,在她看来哪有男子和男子好的,见两人举止亲密,也只当兄弟情深。

刘张氏是村里有名的“名嘴”妇人,每日逗留槐树下“闲话家常”。

见余南叶和陆柘景年轻,身边又没个长辈。

余南叶又是来投奔亲戚的,陆柘景更是余南叶捡来的,虽有银钱,却依旧没长辈相衬。

刘张氏仗着年长,以长辈自居。

话里话外夸耀自家女儿,“我家蕊娘可是十里八乡样貌标志的女娘,聪慧过人,从小就会一手好绣艺,在家什么都做。”

村里姑娘谁不干屋里活。

蕊娘也没少做过。

村里人对媳妇的认知尚且留在模样周正,勤俭持家,会干活好生养上。

刘张氏同样如此想,不光是她南水村不有不少这么想。

当然,林家村村民同样这么想。

不仅汉子、女子,连哥儿自己都这么认为。

包括他现在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没教阿景知晓。

想到自己不会女红,只会种地。

这么一对比,余南叶觉得自己不比蕊娘差,只是蕊娘是女娘,他是哥儿。

在大陈朝,只有穷困潦倒说不上媳妇的人家才会娶哥儿,稍有家底的都不会要哥儿。

哥儿地位偏低,加上不好生养,大部分哥儿只能生哥儿,很难生出女子和男子。

这也是世家显贵不娶哥儿为正君的原因。

子嗣很重要。

想到这里,他又觉得比不上蕊娘了。

陆柘景明显感受到少年的低落,他不再理会刘家母女,而是望向余南叶,眼神沉沉,不知想什么。

刘张氏说得口/干/舌/燥,见两人没一个搭理自己,顿觉落了面子,还想再叨叨,却被陆柘景一个眼神制止,连忙咽下即将脱口而出的话语。

之后的路程少了刘张氏的絮絮叨叨,变得安静。

赵大叔将刘张氏的话听在耳朵里,心里嗤笑,刘家媳妇打得什么主意,是个人都看得明白。

先不说你家女娘容貌如何,光目不识丁一条,就配不上人家气质出尘的公子。

余南叶低着脑袋,一直不敢看阿景。

赵大叔送两人到家,才赶着牛车回去,刘张氏还想厚着脸进家门,被余南叶以还未清扫为由婉拒。

刘张氏面上笑眯眯,心里不情不愿翻了个白眼,带着女儿离开。

余南叶松了口气,不敢想若是被她看到院里的野菜和药草,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今儿赶时间黄豆芽都没来得及卖,他和阿景把买来的碗筷放灶屋,又把买的点心,和一些米面放进灶屋铁柜。

阿景看着放在竹篮里新鲜的黄豆芽,面上情绪不显,心里满是震荡。

当初都城花草不再绽放时,齐蔺就跟他说过,未来几年花草树木,庄稼粮食都会慢慢枯萎,不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