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夫郎真不是国运之子(18)

作者:笑笑爱吃糖 阅读记录

他不动声色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一团,措辞后道:“记在布上不方便。”

“没事,也就这几日。”在林家村时没什么花费,自然不需要记账,这几日开销大,这才起了记账心思。

但他一无纸张,二不会写字,只能用这种笨拙方法。

陆柘景却觉得他很聪明,“上面的一团代表什么?”

“这是一百文的意思。”余南叶有些不好意思。

不会有谁家供哥儿读书,林家村又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

整个村子,只有村长家的孙子上了私塾。

这里没有哥儿,阿景也只把自己当寻常男子看待,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没有志向?

“很好的法子,你这么一说,我便知道怎么看了,只是记在布上,终究不方便,待房子建好后,我们再去一趟镇上。”

余南叶点了点头,他点的黄豆长出豆芽了,他打算带去镇上买。

陆柘景已无大碍,他没让少年继续打地铺,而是自己打地铺,少年睡床。

一开始余南叶还不同意,被他摁上床才乖乖同意。

第二天砌灶屋,十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干活,又都是砌砖好手,仅一天就砌了个七七八八。

余南叶看着逐渐成型的灶屋,原以为得十天半个月。

从前林家村有户人家建泥瓦房,三间房子,一间房就用了十天,三间花了整月,村里人还夸汉子们干活麻利。

现在一对比,才晓得还有干活更快的。

这天夜里,余南叶依旧在旧布上记账,陆柘景看着也不打扰。

这些天家里剩的饭菜,余南叶分给了吴婶,都是些没吃的,村里人怕糟蹋粮食,也没人在意剩不剩的。

吴婶本想留着小南吃。

余南叶表示家里还有,他和阿景实在吃不完,吴婶这才收下,第二天一早又拿来一小篮子鸡蛋。

余南叶推拒不得,想给吴婶涨工钱,又怕婶子多想,到时候两家生分,只能给吃食。

等到第五天,灶屋和耳房都修好了,还有多余的青砖,陆柘景便让赵师傅他们砌院墙,工钱依旧。

赵师傅自然乐意,带着徒弟们热火朝天干了起来,十人手脚麻利,干活仔细认真,第二天就砌好近一丈高的院墙。

陆柘景给结了工钱。

余南叶在一旁瞧着,记下银钱,晚上又记在旧布块上。

第16章

余南叶在村里认识的人不多,找来了吴婶一家。

吴婶想了想叫来与自己关系不错的赵婶子。

暖房得热闹些才好。

直到赵氏来吴家后,吴婶又觉得不好,毕竟没提前示意南小子,只是已经跟赵氏说了,不好再让人回去。

吴婶来不及和赵氏多说,亟不可待去了余家。

余家的围墙挡住了院中一切,不再像之前隔着远远的,都能看清院里屋里。

陆柘景一并换了连挡不住孩童的破木门。

吴婶看着面前近丈高的大门。

红漆大门,村里唯一份,别提多气派。

吴婶光瞧着就感到束手手脚,但想到里面住着南小子,是自己认下的侄子,便挺了挺胸膛,拨响门钹。

铜制门环发出沉闷声响。

村里没人会安门环,大伙儿知根知底,白日里不会关门,大门敞开,想去谁家坐就进谁家门。

吴婶一家是外来户,和村里人不怎么熟,后来熟了,吴婶也没有听热闹的习惯。

再加上家里人丁单薄,除了孙女云云在外玩会开门,其他时候也跟小南一般,大门紧闭。

他们白天关门的做法,在村里可谓异类,不少妇人背地里念叨。

余南叶也不习惯青天白日关门,但阿景说不习惯被外人打扰,他便将门关上。

一两天过去,没不得劲的地方,干活儿也不用担心被谁偷瞧了去。

可以在院里随意种菜和移栽草药。

大半个月过去,先前种下的萱草已经结了花苞,再过些日子就可以摘了。

韭菜还有个把月也能吃了,到时候炒个韭菜蛋,听说吃了还补身子,可以多给阿景补补。

泡木盆里的黄豆,发涨了。

他正要捞出黄豆,听见敲门声,嘴上问:“谁啊?”

脚步不停到门前。

“是我,婶子。”

余南叶听出吴婶的声音,立马开了门,就看到站在门外的吴婶,“婶子,吃了否?”

“已经吃了。”

余南叶让开道,将吴婶请进去,吴婶原本只想在门口说几句,见状走到院里。

“婶子这会儿过来,是想跟你道歉,婶子对不住,你让婶子一家来暖房,婶子是万分高兴乐意的。”吴婶真诚又满脸歉意地说。

“婶子听到暖房,也没多想,想着你和村里人不熟,光咱们几个也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