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觉得余南叶这么做,定是有天大的道理。
第二日,余南叶组织众人捞出泡得褶皱的黄豆和绿豆,有过南水村的经验,如今指挥起大伙儿来同样得心应手。
大伙儿知道他是余南叶后,不仅不唱反调,反而十分信服,种地充满干劲不说,还时不时偷看余南叶侍弄田地。
除了番茄,余南叶将其反季幼苗挪栽进大棚内。
余南叶这时候才有空去看吴婶他们。
第112章
司南苑离皇城内六部衙门不远。
余南叶乘坐轿撵路过六部衙门, 引来几名大臣注意,要知道皇城不允许骑马乘轿。
官员们上值皆从皇城大门步行至衙门。
此时看到做工精致的车辇,几位大人目视许久。
工部郎中看了眼车辇离开的方向, 问身边的员外郎, “这是谁?”
工部员外郎摇头, “下官也不知, 看驾车之人, 应是宫里出来的。”
工部侍郎行至两人面前, 三人行礼。
工部侍郎才说:“看他们去的方向应该是南司苑。”
“南司苑怎么了?”工部郎中问。
“两位大人才回来不久, 这南司苑以前是给起居郎休息的, 后来为方便当值, 被先帝调至宣德后殿, 南司苑便闲置下来,几日前我家下人看到两辆马车驶了进来, 也不知现下住了何人?”工部侍郎道。
工部郎中和工部外员郎面面相觑。
恰巧工部尚书快步而来,看到站在工部衙门口的三人,问:“站此地作甚?”
“谢大人。”三人纷纷行礼。
工部尚书回礼, “诸位大人安。”
工部侍郎问道:“谢大人可知那南司苑住进了何人?”
工部尚书摇头, 继而想到小儿子说的话, 说国子监来了名女同窗。
国子监中的监生有从学府中脱颖而出的才子, 也有依托身份进来的世家官宦子弟。
他们的学文往往不及各府学翘楚。
然, 不管国子监分多少派别,都没有女子进国子监的先例。
如今却是来了名小丫头, 比其他人小了好几岁不说, 听说学文也是顶好的。
说不得那司南苑就是住的那小姑娘一家。
他们又是何人?
工部尚书不得其解,工部侍郎等人更是不知道了。
余南叶手上有阿景给的令牌,此行畅通无阻, 很快到了皇城西南角的司南苑。
小院里,芸娘和吴婶正尝试耕种前院。
现在他们住的比以前大多了,前院更是从前的三倍有余,原先花圃里的花草早已凋零。
她们寻思着像以前那般种菜。
芸娘抬起头,一眼看到从马车上下来的小南。
芸娘笑着打招呼,“小南,这是忙完了?”
“还没。”余南叶笑了笑,招呼小江他们把带来的瓜果蔬菜放去灶屋。
芸娘一边唤吴婶,一边对余南叶说:“这些太贵重了,我们一家能住进皇城也是托了小南的福,小南下次来便是,不用如此客气。”
“再说咱们住这儿,可是和六部里的大官吃得一样。”芸娘眼睛里满是感激。
她和娘亲之前去了外郭城,瓜果蔬菜的价格得是南水镇价格的五倍,都城的宅子他们连一进都租不起。
她们这才知道以自家情况,在都城怕是租房都成问题,更别说吃喝了,云云也不可能进得了国子监。
这一切都是因为小南。
芸娘发自内心感激小南。
吴婶从屋里出来,看见余南叶后热情招呼,余南叶跟两人寒暄了几句,便取出吴大哥送来的三封家书。
第一封是给吴婶的,第二封是芸娘的。
他挨个递了出去。
“这封是给云云的。”
余南叶将最后一封信交给芸娘。
芸娘收下,说:“芸娘去了国子监还未回来,等她回来了,我便一并交给她。”
余南叶点了点头,和两人说了几句话,又去屋里看了看吴勉致,才说了吴大哥即将来府城的事。
两人听后都很高兴。
余南叶又道:“如今我在京郊的庄子上种地,若吴婶和芸姐觉得无趣,可跟我一起过去,不过那边有些官员,当然他们为人清连,品行端正,定然不会为难你们。”
吴婶和芸娘知道这是小南一片好意,他们原要同意,但听说庄子上有官员,复又游移。
余南叶看出她们担忧什么,心下叹气,想要改变根深蒂固的想法,属实不易。
余南叶不再逼迫,“若是想去了,吴婶、纭姐尽管提。”
吴婶笑道,“好,等过些日子云云休沐了,咱们一起过去。”
提到云云,余南叶又道:“稍后我去接云云,带她出皇城转转。”
云云是他们中最忙碌的,来都城第二日就穿上崭新长裙到国子监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