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南叶想着可以先从育苗开始,培育优质稻谷,除此外果树也可以移接,像野外生长的枣树,可以和培育起来的枣树进行移接,还有柑橘一类的果树也可以培育出口感更好,水分更充足饱满的柑橘和金橘。
除此外还可以培育出更茁壮的桑树,提高桑叶数量,到时做出来的蚕丝布料可以卖往其他国家。
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只是他还没想到,不过可以先把这些记录下来。
他这么想着就拿出炭笔和宣纸写了起来,张家两兄弟看得面面相觑。
驾车的是小江,乔乔也跟来了,和小江坐一起,两人以前没怎么相处过,若不是他们都被余先生选中,估计一直到他们老后出宫都不会有任何交集。
就是这么几次接触,两人都觉得各自性格不错,如今的关系比前几日好了不少。
两人这会儿小声说着话,并没有教车厢内的三人听见,小江驭马自有一套,又因是天子御驾,车轱辘上缠了一圈鹿皮,用棉絮填充。
一路上过来车上几人都不觉得颠簸,等到了农作司,还没进山门,远远的就有一行人走来。
他们是农作司的,从官职最大的司吏到文书,一眼望去竟有三四十人。
马车停了下来,坐在车厢中的余南叶,还不知已经到了,张辰掀开窗幔往外看了眼,才说:“余先生,到了。”
余南叶心想这么快就到了,便见张家两兄弟打开车板,下了马车,小江取出马札,张辰掀开车幔,余南叶不需要弯腰便踩着马札下了马车。
这一眼看去,才发现竟来了这么多人,大伙儿纷纷看了过来,昨日他们收圣旨,自不敢违背,得知余司使今日会来。
为表诚意他们早早候着。
同时农作司上下也十分好奇这位余先生,究竟是何许人也。
如今一瞧竟是如此清秀的少年郎,这小脸蛋白的,这细胳膊细腿,真的能带领他们种地?
怕是连锄头都举不起。
大伙儿倍感失望。
余南叶好似没看到他们眼底落寞,跟众人介绍道:“我姓余,上南下叶,你们以后可直接唤我名字,也可叫我余司使。”
大伙儿面上应好,心里却想回去做各自的事。
小江四人跟在余南叶身后。
想到阿景对自己的期许,余南叶在心里打气,这才道:“我听说农作司除了各位大人,还有不少大师,那些大师在何处?麻烦司吏带我过去,其他大人可自行离开,等我看过田地后再议。”
司吏姓苟,叫苟文。
苟文被点名,碍于余南叶的官阶,听说这人没什么背景,但奈何陛下十分信任,不仅允许他随意进出皇宫,听说连他的亲戚也一并接进皇城。
余南叶这些日子一直在宫里看话本,或看杂记尚且不知外郭城中事关自己的传言,其中广为流传的便是——余南叶是陛下的救命恩人。
陛下南下受了伤,正是余南叶所救,除此外就是各个书肆中售卖的《南语传》,以及各大酒楼说书先生绘声绘色描述的故事。
故事围绕《南语传》展开,加入了更为跌宕起伏的经历,这些故事无不简练传奇,听过一遍皆能“口口相传”,更不要说大伙儿听过好几遍。
于是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听过故事后,回去就给街坊四邻掐头去尾,有板有眼讲了一遍。
于是,市井传言越发玄乎。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反对的声音,暗中之人以为这次能引发百姓和大臣们对余南叶的厌恶。
然而一到第二日,好不容易散播出去的谣言又会不攻自破,完完全全消隐于大街小巷,昨日还会流传的诬陷余南叶的流言蜚语,一早便消弭与黑暗。
或被说书先生的其他故事吸引,哪里还记得之前听过的模棱两可的谣言。
几日过去,此次如此,没把背后之人气得摔了一地瓷器。
农作司众人毫不知情,陆柘景不可能让这些消息传进少年耳朵里。
余南叶这边和苟文几人熟悉了下,就由苟文带着余南叶进庄子。
庄子上住了近百号人,其他来上工的农家子是附近村民,他们会回家住。
田地被分成了数块,每两块相对应,大小均等,连土壤也大差不差。
每块田地栽种的作物不同,余南叶一眼看过去,正巧看到面前地里,几名穿着短打弯腰查看土豆藤的汉子。
然而眼前土豆藤稀稀拉拉,藤蔓焉头巴脑,间或参杂些许萎顿之意。
余南叶没打扰他们,放眼望向其他菜种,除了土豆还有番薯,以及这个季节该种的蕨菜,晚菘、凤尾菜、萝卜、豌豆、黄豆、绿豆,和芝麻。
余南叶没想到这里居然有芝麻,虽然稀稀拉拉,但从卵形叶片,和矩圆形蒴果依稀能瞧出这是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