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夫郎真不是国运之子(112)

作者:笑笑爱吃糖 阅读记录

于是他们对待余南叶的态度更加客气,甚至还带上了尊称。

余南叶察觉到村民们的变化,心绪不似从前那般大起大落,如今的他似乎习惯了村里人的态度。

注意力很快放在即将落成的村学上。

若是要办村学,光云云一人教授定是不行,他也不认得镇上秀才。

找不到夫子,余南叶陷入困境。

后来,他跟阿景提了这事。

陆柘景道:“别担心,先前我去镇上书肆,认识了好几位秀才,跟他们聊过,他们决定来咱们村做夫子。”

他确实单独去过镇上,不过不是去书肆,而是去酒楼见了齐蔺他们。

至于这些夫子是齐蔺从县学找来的,起初他们也是不想来的。

任谁好好在县学做夫子,突然来一个犄角耷拉做村学夫子,别说镇上的秀才了,就是童生都要思忖一二,但他们会这么快松嘴,全靠齐蔺忽悠。

齐蔺告诉这几位名声远洋的夫子,陛下有意推动南水村,这些人才同意的。

余南叶没想到阿景出去一趟,就轻轻松松解决了这一难题。

只觉得阿景真厉害。

他拉过阿景胳膊,“阿景谢谢你,夫子住镇上么?我们要不要去拜访?”

“不用。”陆柘景自然而然握住少年的手,“我已经告诉他们住址,不日他们就会过来。”

正说着,外面传来小孩的惊呼声,余南叶打开大门一看,两辆低敛的马车朝他们家缓缓而来。

有小孩问:“小南哥哥,这是你的朋友么?”

余南叶摸了摸小孩脑袋,“我也不清楚。”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停下,一会儿功夫就围了不少人过来。

都是些妇人和年轻姑娘。

大伙儿好奇看向马车,以前他们村一年到头见不到一辆马车,今年却见着两回。

还都是因为东家。

马车甫一停下,好几个年纪小的孩子探头探脑,好奇里面坐得谁。

车帘被掀开,三十出头的车夫放下马扎,余南叶看到两名留着美须,一身儒衫的中年男子踩着马扎下 来。

后面那辆马车也下来了两名不惑之年的男子。

看他们穿着打扮,余南叶眼前一亮,这四人该不会是阿景刚才说的夫子吧?

几人来到余南叶和阿景面前,他们是嘉德三年的进士,曾远远见过陛下一面。

哪怕只是一瞥,陛下风貌天下无双。

他们中进士后一无人脉,留在都城,开销高,家中实在无多余钱财,他们等不到吏部的任命文书,便回乡,在南州县县学做夫子,三年下来名声大噪。

他们也歇了做官心思。

如今只想教书育人。

四人做了介绍,“在下姓周,这是周某同期进士,姓韩,这是陈学信,这是族兄周凌。”

“几位夫子好,我是余南叶,我代表乡亲们欢迎几位夫子的到来,我带几位去见见我们村村长。”

余南叶有些紧张,促狭着开口。

陆柘景在一旁看着,见少年一点点克服紧张,眼底含笑。

先前考虑到夫子的住处,他们建村学时修建了可供夫子们休息的寝所。

这会儿正好带他们去看看,还有需要添补的东西,明日托人从镇上带回来。

第98章

四位夫子在村学的寝室住了下来, 第二日他们接触到《蒙学》《论语》等书。

这期间他们了解村学学生情况,得知除了稚童外,还有大人学识字。

期间他们听到不少本村学生提及小夫子。

勾起四人的好奇。

直到第二日, 他们终于见到那名小夫子。

看着眼前及心口的小姑娘, 四人略一诧异, 很快恢复平静。

他们并非那般顽固不化的老头, 这姑娘年纪不大, 听说近几个月才开蒙, 便是在这种情况下, 不论大人与小孩皆对她赞不绝口。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家是真有大才!

于是他们跟这位叫吴云云的小夫子谈过后, 赫然原来教她的竟是陛下。

如果是陛下的学生, 小小年纪就能受人敬重, 实属正常。

听闻陛下不仅天生神力,还过目不忘, 老师又是当世大儒。

陛下的学识堪称整个南禹国之最,就连大儒,也就是太子太傅, 如今得帝师都言陛下学问在他之上。

如水车灌溉, 陇田等法子都是陛下想出, 并实施。

甚至在工部设立水利司, 专司防洪、河道等建设。

如防洪堤坝就是陛下提出来的, 又如水库蓄水,挖渠引水, 河道附近栽种大量树木。

只是这几年树木无法生长, 难以存活,按照以前的生长速度,河道两侧早已绿茵环绕, 古木参天,遮天蔽日。

哪里还是这般光景。

但不得不说,自从陛下找人修建堤坝,挖渠引水,几年下来南方地区再无洪涝,北方地区采用陇田和梯田的法子,田地增多,西北一带利用风车灌溉,前几年收成丰厚,只是这几年全国庄稼都难种,但若是没有这些法子,不用等这几年,往年就已经成为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