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748)

作者:丹锦 阅读记录

父天母地,祭天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地求五谷丰登、家宅兴旺。

是以,这篇祭文的内容围绕的是姬安和上官钧两人。

姬安虽然只听得懂个大意,却也明白上官钧写的是两人如何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就越听脸越红。

终于把注音都标好,姬安揉揉滚烫的耳垂,忍不住嘀咕:“你怎么写这么详细……”

上官钧淡定地将祭文收好,嘴角却是一直扬着:“拜天地,自是如此才心诚。”

这些事,姬安从来说不过上官钧。

幸好祭文华丽,祭祀之时姬安只要对照着标注版,鹦鹉学舌地一一念出,总还不至于因为内容而不好意思到舌头打结。

待两人烧完祭文、上完香,刚双双起身,便听见头顶传来鸟啼。

抬头一看,一对不知何时飞来的黄鹂正在上空盘旋,富有韵律感的鸣叫声婉转清亮,悦耳动听。

不止如此,四周还不断有鸟雀聚拢过来,大的如喜鹊,小的如百灵,还有许多姬安不认得的。

一片鸟雀在方丘上方环绕,叽叽喳喳地叫了好一会儿,才各自散去。

还引得守卫的禁军都忍不住往空中瞟了好几眼。姬安祭地这么些年,这还是头一回出现异象。

姬安被上官钧扶着往方丘下走,一边低声打趣他:“那些鸟儿莫不是来拜你这凤的。”

上官钧丝毫不在意,并且心情非常好:“拜过天地,我与四郎成婚所缺的,也就补完了。”

姬安心里也高兴,不过还是提醒他:“明日还有拜高堂。”

上官钧:“岁除祭祖之时,我们就已告知两边高堂。至今三月过去,宅中都未见异样,说明两边都是同意的。”

姬安好笑:“还能这样算的?”

上官钧:“自然。”

两人说说笑笑地回到车上,进京回宫。

*

四月初一。

大朝会之后,姬安将政事堂众宰相召集过来,安排一下他和上官钧休婚假期间的工作。

众宰相有些麻木。

婚假……的确是有的,三日。但姬安和上官钧这些年出过好几次京,都是一走就一两个月,现在补办个婚礼,还要休上十日婚假,实在是让众宰相……好生羡慕。

大盛的官员除了法定节假日,还能请到的长假只有一种——探亲假。探亲假的长短还是依家乡远近而定,并且,若是请了假却被发现没回乡探亲,基本上这身官服就保不住了。

官员想到别处游玩,那得被外派,闲时可在治下之地走一走,还得注意不能出辖区。京官就别想了,探亲路上碰上点意外,说不定都赶不上假期内回来。

众宰相里除了刘叔圭,都许多年没有离京了。而刘叔圭出京,也是次次都有重任在身。

羡慕啊……

姬安和上官钧就在宰相们羡慕的目光中,手拉手离开政事堂,一同去了太庙。

开太庙拜姬家先祖,再到大司马府开家祠拜上官家先祖。

便是两人拜过高堂。

这天晚上,姬安和上官钧就歇在了大司马府主院。

洗漱好进到卧房中,姬安见屋里挂着红绸、贴着喜字、点着红烛,只有床上枕被不是红的。

他回想了一下,但想不起来,就直接问上官钧:“这枕被是我来的那日你用的?”

上官钧:“四郎果然猜出来了。”

又拉着姬安到床尾的衣架前:“还有这个。”

一件大红锦袍撑开在衣架上。

姬安看乐了:“是我当年穿的那件?”

上官钧:“特意让黄义从春和院找出来的。”

姬安打量一下那件喜袍——式样是广袖圆领袍,绸缎料子,吉祥纹案,普普通通。

他感叹:“当初那么赶,也亏王晦能从宫里翻出这么一件喜袍来。”

上官钧不禁一笑:“他从礼部拿的,这是三鼎甲穿来游街的袍子。”

姬安一愣,又哈哈笑道:“我就说看着总感觉眼熟呢!不过,成亲就是小登科,倒也合适。”

两人聊过几句,吹烛上了床。

姬安却是兴奋得一直没有睡意,拉着上官钧天南海北地聊。

最后还是被上官钧亲得说不出话,才慢慢睡着了。

○●

四月初二。

姬安饱饱地睡到天全亮了,这才醒过来。

上午的活动是宫中给京里挨家挨户发喜糖,姬安和上官钧要吃过午饭才出门,时间还算比较充裕。

上官钧拉过响铃,穿着红衣的内侍小厮们捧着洗漱用具,跟着王晦鱼贯而入。

王晦乐呵呵地先道:“恭喜陛下、恭喜二郎。”

接着后头一人一句吉祥话,人人都是眉开眼笑。

姬安抱着用红色小荷包装的喜钱,挨个叫人过来领。

王晦、郑永、黄义、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朱顺、洪大福、关忠、何万利、汤开泰、徐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