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之却是惊得瞪大眼,赶紧站起身,急声道:“陛下不可!且不说如今没有痘脓,便是有,那也是一成的死亡率啊!”
姬安连忙安抚道:“宋卿先别急,我说的不是种人痘,而是另一种更安全的方法——种牛痘。”
宋远之一愣:“牛痘?”
姬安抬手示意他坐下,温声说:“不知你家里可曾发现过,牛也患痘疹,尤其是奶牛。”
宋远之茫然地摇摇头:“臣未曾听说……臣家乡少有牧民,便是家中养牛也是耕牛……牛痘和人痘一样?牛患上痘疹不会死吗?”
姬安:“不太一样,牛的痘疹毒性轻,牛通常都没什么事。传到人身上,人也没什么事。但染过牛痘的人,同样不会再染上人痘。”
宋远之脸上终于渐渐浮出惊喜:“当真?!”
姬安笑道:“自是真的。我去寻些患病的牛来,你先在重刑犯身上实验,待成功了,便给军中接种牛痘。至于人手方面,你先在太医署招募。还有种痘之后的护理,你看要不要和奉御商量商量。”
宋远之连连应声:“臣立刻给家中去信,让家兄带上族中兄弟,都进京来帮忙!”
姬安:“这样自是最好,你们家总有经验流传下来,需要什么尽管提。”
宋远之激动万分,迫不及待地起身告退,要去忙活。
当天晚上,姬安将这事告诉了上官钧。
上官钧也有点惊讶:“这么巧,还是宋远之的家学。”
姬安:“二郎,你先前可是答应我了,只要用囚犯实验成功……”
上官钧牵起他的手:“是,但我要陪着四郎一起。”
姬安笑着回握:“行啊,只要你不怕。”
上官钧凝视他片刻:“四郎这般一口答应,看来是真的没有危险。”
姬安笑眯眯的:“那是自然。”
○●
宋远之非常积极,尚药局和太医署也非常积极,元宵假期还没过完,就进宫请求姬安做安排。
姬安当然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当即让羽林卫去大理寺提几个重刑犯来。
至于带痘的牛,是姬安从系统里买的,这回先取出一头。姬安原以为还要费神到牧民区去找,没想到系统里连这都有得卖,就是一如既往地贵。
地点定在了皇子宫的一殿,那里偏,舒适又安静,方便宋远之等人观察种痘者的情况。
丰泰六年正月十七日下午,姬安和上官钧一同来到皇子宫。
尚药奉御和太医令见到,连忙带着众人迎上来行礼。
姬安叫了免礼,扫一眼都穿着罩衣的众人,道:“诸位爱卿既已准备好,就开始吧。”
奉御和太医令告声罪,带着众人做准备。
准确地说,做准备的是宋远之,其余人只是戴上口罩站在旁边,等着观看。有两人大概是助手,和宋远之一样戴上了手套——姬安特供的医疗橡胶手套。
奉御见姬安和上官钧没动,过来道:“陛下、大司马,可是也要观看?”
姬安听见他嗡嗡的声音,反应过来了,笑着让关忠拿口罩过来戴。
宋远之先带着两名助手去到牛身旁,众人哗一下围上去看。
姬安不想影响他们,等他们都围好,才和上官钧一同过去站在外围。两人个子高,而且前方众人都或是蹲下或是躬身地细看,也挡不到他们。
宋远之先取一支泡在药水中的特制长针,小心翼翼地刺破牛乳。房上的一个小脓泡,用手中小罐取得痘脓。随即起身,向绑在院中的四个重刑犯走去。
四个重刑犯都被蒙了眼堵了嘴,撩起左手的衣袖。已有一名助手先一步过去,用药水擦拭过其中一人的手臂。
宋远之换了一根细长的针,沾取些许牛痘脓液,刺破那犯人手臂。
他一边下针,一边对围在周围的众人讲解,下针角度、入针多深。
不止扎一针,而是两三下,几乎都刺在同一处。之后再次沾取牛痘脓液,继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下针。如此反覆了三四回,才让助手给犯人的针口上些药。
姬安瞟一眼特意叫来做记录的史官,见他正奋笔疾书,不由得挨近上官钧小声说:“今日之事,必上青史。”
上官钧却是微微蹙着眉头,用更小声的声音回:“竟是要刺这么多针。”
姬安失笑:“怎么,二郎怕了?”
上官钧面露嫌恶:“我只是想到那痘脓,有些恶心。”
姬安听得一乐:“所以我刚才就叫你别跟我来看了。”
这时,姬安见宋远之去到另一个犯人身边,换了根针便要动手,连忙叫停。
众人不解地向他看来。
姬安招手将宋远之和奉御、太医令叫到近前,解释:“刚才的针沾过血,已经污染了罐里的脓液,只换针还不够,脓液也要换。可以把脓液倒于煮过的干净布上,分成小份,一人用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