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652)

作者:丹锦 阅读记录

上一世里,上官钧准备放去经营西北的人,是崔誉卿。崔誉卿文武双全,既能治军又懂治民,对西域诸国也有所了解,实是再合适不过。

但经过那一杯毒酒,这回上官钧连西征都没有用崔誉卿,更不可能提拔他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当时上官钧接到姬安分派的这个任务,还着实思索过好一阵子。最后决定,还是军政分离更保险一点。

燕伯善的军事才能足够担任军事一把手,加上他本就是西北人,上官钧料想他会十分乐意。准备等他来到河西之后,就找他谈一谈后续安排,也有激励他尽早收复河西的意思。

而民政方面,上官钧考虑良久,最后向姬安推荐了李震士。

李震士这几年在农学署干得很出色,给农学署这个新部门打下了极为扎实的基础。稻麦两种主粮和棉花的推广都如此顺利,其中离不开他的主持安排,的确是个有魄力又有才干的能臣。

而且李震士还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任职过的地方不乏民风彪悍之处,却都能取得不错的政绩和口碑。综合来看,很合适放到西北来处理复杂的形势,为姬安争取西北民心。

只要他能在这边干得好,过个五六年调回京,凭此功劳足以进入政事堂。

姬安听了上官钧的推荐,出发前就找李震士好好谈了谈。李震士虽然吃惊,但仔细考虑后也答应下来。只是,姬安听得出,他和朝中多数官员一样,对这次西征的结果并不是很看好。

此刻,姬安和上官钧说到这里,忍不住笑道:“你说,李震士接到我让他立刻到金武就任的旨意,会不会怀疑那是矫诏?”

上官钧:“那就要看,是陛下的旨意先进京,还是军报先进京了。”

姬安又和上官钧聊了聊准备调过来的一些官员,都是这几年在西北各地政绩出色的。

两人说着话吃完饭,内侍小厮们将碗碟撤下,上官钧劝着姬安休息一会儿。

姬安从半夜熬到现在,还一直担心战事,此时放下心,的确感觉累了,就听话地上床躺下。

上官钧也脱衣上床,搂着姬安扯好被子,突然问:“陛下准备何时回京?”

姬安本已闭上眼睛,听见这话,又睁眼看他:“你想什么时候回去?”

虽然姬安先前说三个月,不过现在他已完成了协调三方的作战任务,的确可以回京了。

上官钧原本就不愿意姬安来冒险,自然是回道:“越快越好。至少,也先撤回泠州。”

姬安抬手圈住上官钧的腰,再往他怀中蹭了蹭,凑过去在他唇上亲一亲。

上官钧叹了口气:“陛下,君子不立危墙。”

姬安贴着他,轻声道:“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草原呢。来都来了,赤源就在前面,等打下赤源再走嘛。”

他看上官钧还要再劝,抢先一步续道:“我想和你一起在草原上跑马。”

上官钧看着姬安那双满含期待的双眼,突然就有点明白——当初姬安迫于自己的压力,应下这次作战计画之时,是种什么样的心情了。

他在姬安后腰轻轻按了下:“以陛下能坚持的跑马距离,完全不需要草原。”

姬安啧一声,但也从这话里听出了上官钧的妥协之音,又笑眯起眼。

上官钧看得心头有些痒,凑过去在姬安耳边低语几句。

姬安听得脸上渐渐泛起红,心里几经挣扎,还是没抵得过男朋友的诱惑,低低地“嗯”一声。

上官钧翘起嘴角,轻抚着姬安后背:“快睡吧。”

○●

杜阳睡了一觉,醒起来走出营帐,发现天边都有了暮色。

紧接着,他闻到一股香味,肚子被勾得“咕噜”一声,就抬脚往那边走去。

这里是铁甲军的营地。金武的布防是燕家父子一同商议的,铁甲军虽待在城内,却没有住进屋中,而是择地扎营。在不熟悉的城里,营区反而更便于守卫。

杜阳现在的职务是炮兵队的“参谋长”,跟随铁甲军行动,也就住在这个营地。

等他顺着香味寻过去,见有一大群人围着数堆火在烤肉,师晟、燕似山和炮兵队众人都在。才想起睡觉之前好像是说过,圣上给送了点补给过来,晚上一同吃。

那边见着他,自然是纷纷笑着招呼他过去。

杜阳走到炮兵队众人旁边,师晟给他挪了个位置,他就坐下来,接过有人递来的肉和汤。先喝一口烫乎乎的汤,舒服地长呼一口气。

这时,又有几个军士走过来加入,显然也是才睡起来的。

有一人刚靠近就哀嚎似地说一声:“哎呦!又是胡萝卜!”

顿时引起一阵笑。

杜阳咽下嘴里嚼的胡萝卜,不解地问:“胡萝卜怎么了,不是一直在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