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村人围着他,都幸庆地说:“还好还好,遇到好心人,至少买粮钱拿回来了!”
孙水牛却是莫名地突然生出个念头——那人为什么特意提菜籽?先前自己卖种子,是不是真的卖错了……
第184章 拍价
姬安这回下江南,带了许多棉被缛过来,分发给一些地方的慈幼院。不止是今年,往后至少五年里,他皇庄出产的棉花主要都是往各地慈幼院送。慈幼院里方便人打探,也就更好宣传棉花。
按着姬安的计画,过两年棉种会和麦种一起推广。前期先把宣传做到位了,江南这边换了新稻种,又渐渐推广开稻菜轮种,稻谷收成提高许多,自然就会有人愿意去种棉花。
既然要宣传,当然少不了宁安这个大城。在姬安抵达的第二日,郑永就将这事办妥了。第三日下午姬安再出街之时,随队的羽林卫时不时就会告诉他,街边玩耍的孩子们在传唱早就编好的棉花童谣。
姬安虽然听不懂宁安话,但只听着话音里的节拍和韵律,和孩子们脆生生的声音,都让他心生愉悦。
再次悠闲地逛了一下午,姬安开始寻酒楼吃饭。马车在人群熙攘的街道上慢慢走,突然有个揽客的小二笑盈盈地迎上来。
小二先恭维了一番姬安和上官钧身上的羊毛衣。
羊毛衣在这一年间颇为走俏,天冷起来后,京城里早早就有人穿上了身。前两天姬安在宁安也见著有人穿,今天两人就放心地穿在外头。
此时姬安和上官钧坐在车前,还穿着同款的毛衣,一看就是紧跟潮流的时尚贵公子。
这个小二嘴挺巧,姬安给他夸得开心,就问:“你是哪一家的。”
小二指指前方不远的一栋楼:“四海楼。我们那儿什么地方的风味都有,二位公子便是连着来上十日,都能吃着不重样的。”
姬安抬头看去。那边的确是气派又热闹,天色还不多暗,就已是灯火通明。
小二又道:“今日楼里还有拍卖,好些好东西呢,平日难得见到。二位公子不妨来凑个热闹,说不准就碰上什么喜欢的。”
姬安还没凑过拍卖的热闹,立刻转头去看上官钧,以眼神询问。
上官钧会意,直接道:“带路。”
小二高兴地应一声,一边继续介绍一边向前方指路。
马车在楼前停下,姬安和上官钧跟着小二进了门,发现这四海楼着实是富丽堂皇。
楼中直通天顶的空旷处是座高台,此时正有一队胡姬在上方跳舞。一楼的桌椅环绕着高台往外摆,二楼三楼则是一间间的包间。
奇异的是,从下方望上去,见到的却不是走廊和包间门,而是直接看到包间的墙和窗子,想来门开在另一侧。此时不少包间的窗都开着,有人在窗边看下方的表演。
姬安不由得道:“你们这楼建得也是挺别致。”
小二笑着问:“二位公子是坐一楼,还是上雅间?”
姬安目光在一楼扫过。要想看拍卖,肯定是离台子越近越好,但一楼似乎没有空桌了。
小二忙道:“还能再添桌。”
姬安刚想应,上官钧却插话问:“雅间可是能先看拍品。”
小二一叠声应:“是是,公子说得不错。雅间有拍品名录,想看哪一样,可以让人先送到雅间里细看。”
既然如此,姬安自然是说:“上雅间,二楼就好了。”
二楼离台子近点,更方便瞧热闹。
小二就领着两人上了二楼包间。
房间还挺宽敞,姬安索性让多开一桌,给羽林卫们直接在这里轮流吃饭。
紧跟着就有掌柜来接待,热水、毛巾、茶点自是一样不少。
姬安先点过菜,就去看拍品名录。
不过看完下来,也没见着什么感兴趣的。倒是见到上面有“新式手镜”和“香皂套装”,有些惊讶,问了掌柜一句:“新式镜子我听说过,但怎么香皂也拍卖的吗?”
掌柜笑道:“听二位公子的口音,像是启阳府的人。听说京城里现在香皂好买些了,但在宁安,肥皂尚能偶尔在铺子里见着,香皂可还是难得得紧。”
姬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过何时开拍,就让他下去了。
待他领人退下,姬安捧着热茶问上官钧:“二郎可知这四海楼?”
上官钧:“听说过,没来过。相传背后是好几个大商家,也不只是宁安有,好些大城里都有,只是没开进京城。拍卖算是他们的一个特色,有楼中采购的物品,也有旁人送过来拍的物品。”
姬安点点头,又好奇地透过窗户往下看:“不知道镜子和香皂会拍出什么价。”
他们来得晚,等菜肴送上,吃到一半,下方台上的拍卖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