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530)

作者:丹锦 阅读记录

张湜:“他们为夏侯通做事已有十年,这十年间多在京城,倒是没惹出过事。十年之前的太久远,只能向各地发去文书,看有没有地方反馈回来。目前还未收到信。”

姬安点点头:“行,依律该怎么办怎么办,结了案上本奏疏。”

说完,又想起加一句:“对了,回去给彭彧加顿肉。”

张湜应过是,就行礼退出去。

上官钧看姬安放下手中的信,伸手过去拿,一边说:“彭彧又给陛下编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姬安端杯喝茶:“没什么特殊,不过他都快死了,也不差那几顿猪肉。”

上官钧快速扫过那封信,见写的都是江南生活的一些琐事,就没计较地放下了。

○●

出伏之后暑气渐渐消散,到了八月上旬,姬安就让众人开始做准备,过完中秋便搬回立政殿去住。这时清凉殿已经装上了淡绿色的玻璃窗,不过两边殿宇窗户规格一样,可以拆下来再装到立政殿去。

众内侍小厮自然要跟着一同搬回去。就在这时,鲁常胜托人向姬安提出想出宫。

其实早在千秋节的时候,朱顺和鲁常胜都已恢复到能够自理,鲁常胜当时就觉得自己不该再赖在宫里混吃混喝。但他要出宫,势必就影响到赵老妪的去留。

赵老妪和女儿分散近三十年,刚刚相聚,若是出了宫,再想见面就不方便了。鲁常胜又觉不忍心,左右为难之下,还和朱顺商量该怎么办。

朱顺倒是一直没有搬回原本的房间。虽说鲁常胜受伤和他没有关系,但他觉得既然有缘相识,也该多照顾一二。朱顺看得出鲁常胜和李全喜在宫里不自在,就一直留下来陪着他们,总归有个熟人要好些。

那时听得鲁常胜忐忑的问题,朱顺笑着温声安抚:“就凭你们带来的紫霞山消息,你们大可心安理得地住下去。不用担心,好好养伤就是了,圣上这里不差你们两张嘴。”

既然他这么说,鲁常胜也就稍微放下心,厚着脸皮又继续住了半个多月。

姬安事多,虽然记挂朱顺,时不时也会过去看看,但只是知道两人恢复得好,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此时听人传了鲁常胜的请求,他就召宋远之来细问。得知两人的伤口都已恢复好,就是还有一段时间不宜使大力,也不宜太劳累。

既然这样,姬安也就不拘着人在宫里无所事事了。不过,他先跑了一趟后宫去找李太嫔。

姬安单独和李太嫔商量:“太嫔可想出宫去住,或是回乡?我都可以设法安排。”

李太嫔着实愣了下,完全没想到姬安竟然会提这个。

不过,她很快回道:“那太给陛下添麻烦了。”

姬安摆下手:“也不算多麻烦,就是太嫔得换个身份。”

李太嫔却摇头说:“妾如今还为陛下做着事,也不舍得换个身份割舍这些。陛下今年不是种了棉花,妾还等着收了棉花絮衣被、织棉布。其实,妾一家也商量过今后的事。”

姬安:“哦?太嫔是怎么个想法。”

李太嫔:“全喜以前进过学,颇得夫子称赞,如今既来了京城,更该用功考学。妾想给他寻一处附近知名的书院,他这个年纪,也合适住到书院中去了。

“常胜更好办,他不愁在京中没活做,何况手里还有陛下赏的千金,便是做个什么买卖也使得。待出了宫,他们会寻处房子住下,就给全喜找书院。

“只是,妾想求陛下一个恩典。待全喜去了书院,他不在家中的时日,可以允妾的娘亲进宫来陪陪妾。”

姬安听他们都考虑得挺妥当,笑道:“既然太嫔已经想好,那便这样吧。我给老夫人特赐一块腰牌,不管什么时候,她想进宫便可进宫。让鲁常胜送她到后宫出入的宫门,使人传个话,太嫔这边再接上人就好。”

李太嫔心下感动,起身行礼道:“谢陛下。”

姬安连忙示意旁边大宫女去扶:“太嫔使不得。当初我年幼之时只身入京,在宫中惶惶不安,多亏了太嫔过问照顾。现在我有能力照顾太嫔,自当尽尽孝心。”

李太嫔想起当初,感叹一声:“妾其实也没做什么……”

姬安安抚她几句,转话题笑道:“我皇庄种了一半棉花,太嫔刚才开了口,待有了收成,我可就真送过来了。”

说到这个,李太嫔的笑容不禁变得明媚:“妾在家中就帮着纺线织布,阿娘年轻之时更是一把好手,连染色都能做得。妾必带着宫中众姐妹,为陛下织出最好的棉布来。”

姬安再和她聊过一会儿棉花的处理,就满意地离开,心里想着回去让系统推荐几本书,买了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