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336)

作者:丹锦 阅读记录

不是说这个时代的人就学不会晒盐原理,而是有这个学习能力的人基本不愿意做这个事情。对大多数士人而言,让他们领导匠人研究可以,让他们亲自搞研究就是掉价的事。

但自从姬安向上官钧坦白了系统之后,行事的便利程度完全不是以前可比。

有了上官钧的支持,晒盐试点现在就可以搞起来,连人才上官钧都给姬安推荐了一个。姬安想先自己做实验,上官钧也马上派人去了一趟海边,按姬安的要求取回他想要的样本。

姬安现在能随意动用的人,就是后宫内侍。但内侍都是少时入宫,即便有出宫办事者,也都是在京中,对那种需要出远门的活不太能胜任。要不就得花钱找外人,不如上官钧的人手方便。

而另一项制白糖,实验的是黄泥水淋脱色法,姬安看中的自然就是白糖高额的利润空间。

这个时代糖产量低,姬安对白糖的构想是类比香皂,走奢侈品路线。因此现阶段并不准备公开这一技术,初期实验就是他自己带着几名内侍关起门来做。

但几次实验都失败了。姬安感觉是关键材料“黄泥水”没用对,古人著书写得简单,姬安翻遍了系统里有相关记载的书,内容都没有触及内核技术。

这也不奇怪,和火器、晒盐那些朝廷垄断下才有记录传承,后世又多有研究的技术不同,制糖是民间工艺,内核技术都是各工坊的不外传之密,也就没有形成详细的文本记载,没被系统收录进库中。

姬安只得自己试。从描述过程看,猜测脱色原理是“黄泥水”吸附了糖里的杂色,需要找吸附性强的土。上官钧就让飞廉军找各行各业的老匠人打探,再一一派人到各地取土给姬安。

姬安事忙,懒得一遍遍自己试,就先扔进系统实验室里跑实验,准备等出现成功案例再去尝试。

此时,姬安看到实验室中的两个实验都显示出“已结束”。

他先看了晒盐的结果。这个实验成功在预料之中,毕竟晒盐技术已经被研究透彻,系统又能完全复刻指导书的描述,相当于等比微缩了一个晒盐场,甚至还配上人力水车和风力水车。

姬安调出实验报告看了看,发现系统记录得非常详细,不仅有每一个步骤中的日数据、小时数据,连每日温度和日照时长都有数据。姬安相当满意,往下他打算做一个模型来尝试真实的实验。

接着姬安再去看制糖的结果。一开始他没报多大期望,毕竟前几次都算不上成功,虽也有一定程度的脱色,但还达不到白糖的标准。可这一回……

姬安看到了能够称之为白色的糖块。

他不禁在浴桶中坐直,还发出一声惊讶的“啊”。

几乎是立刻,屏风那边也传出水声,和上官钧提高音量的声音:“四郎,怎么了?”

姬安被唤回神,忙道:“我没事,是看到了实验结果。我洗好了,我们回去说吧。”

上官钧还叮嘱一句:“别着急,动作慢些,当心不要滑倒。”

姬安听得心里一阵甜,应道:“嗯,我知道,你也是。”

他站起身,扶着浴桶边的架子走出来,擦身穿衣。

刚把里衣穿好,就听见上官钧问:“陛下可好了?”

姬安一边披上外袍一边说:“好了,你过来吧。”

上官钧转过屏风,向他走来。

姬安也迎上去,笑道:“其实没什么事了,不用扶我也能走。”

上官钧上下打量下他:“看来陛下恢复得很快。”

姬安感觉这话似乎有什么弦外之音,连忙转个方向往门口走,一边回:“还是需要多休息的。”

上官钧微微一笑,迈步跟上去。

两人一同回到卧房里。

姬安一边钻进温暖的被窝,一边迫不及待地跟上官钧分享:“糖脱色成功了!不过最后出来的是白色的糖块,和我原先以为的保持沙状不太一样,可能称为冰糖更合适。”

上官钧也知道姬安又开发了百宝囊的新功能,正在做两个实验,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个:“盐如何了?”

姬安:“盐那个也结束了,顺利得出粗盐。看对比分析,和现在的粗盐相差不大,可以食用。”

上官钧非常吃惊:“陛下不是元宵假才开始实验的?才三天就……”

姬安笑道:“很快吧,仿真的环境是日照最强烈、时间最长的时期。你要看实验报告吗?”

上官钧:“也能让我看到?”

姬安就将花点能量,导出实验报告为实物。

上官钧拿在手中细看。他先前看过晒盐法,此时一边回忆一边对照数据,也能勉强看懂个大概。过程中还是需要人干活,但和伐木、运柴再煎煮相比,看上去能节省不少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