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安:“那你要是回了家,你家里可就少你现在这份月银了。”
洪大福现在月银领得比以前高许多,这同样是他难以做出选择的原因之一。
姬安继续道:“你家里没地,若你回去了,是想买地还是多赁些地种。”
洪大福沉默不语。肯定是想买地的,庄户人家有地心里才踏实。但京城附近的地,又哪里轮得到普通百姓去买。凡有卖地者,哪个不是身上背着债实在还不上才卖,那就得先卖给债主。
当然,如果洪大福回去藉着曾经天子近侍的身份硬买,也不一定就买不到。但他这两个月跟在姬安身边,看着姬安的行事风格,知道姬安绝不会容忍这种事,要是被人报上来,他一家都落不着好。
姬安观察着他的神色。洪大福是个脸上藏不住事的,姬安只看表情就能把他心中想法猜个八九不离十,再问:“你有没有想过,把你家里人都接到京中来。”
洪大福再次一愣,忍不住抬头看向姬安:“接来京中?”
姬安:“京中房租不算贵,许多百姓都是租房过日子。而且京中繁华,能赚钱的路子也多。你姐夫妇都可以找活,你娘还可以卖卖茶叶蛋一类的小食,再有你照应,应当可以过得不错,还能常相见。”
洪大福听得渐渐睁大眼,心中已经不由自主地想像起那样的情景。
姬安一笑,放着他慢慢想,转身继续看奏疏。
先前洪家人没想过进京,或许是不离故土的老思想,也或许是对进京讨生活没底。但既然姬安现在给了这么一句话,显然就是日后会看顾一二的态度,能让洪家人不再有后顾之忧。
过了好一会儿,洪大福突然起身向姬安跪下:“奴叩谢陛下恩典!”
姬安无奈一笑:“你知道我不喜欢别人跪我的。”
洪大福连忙爬起身,恢复了平常的笑模样:“奴一定让家里人给陛下立个长生牌位!”
*
另一边,徐小七带着汤开泰和何万利来到永昌殿奏疏房。
在外头就能看见里面有烛火的光,推门进去,果然见高勉坐在他那张桌后看书,旁边还摆着个温水的小炉子取暖。
高勉见到三人进来,脸上闪过诧异,站起身来。
徐小七没等他问,主动说了姬安吩咐的事,要和他一同分工。
高勉听得更为吃惊。不过天子有令,他自然是要照办。
徐小七给汤开泰和何万利指了两个位,再将写著名单的摺本撕成四份,给每人分一份。
高勉看着徐小七手中那份名单,心下颇有些复杂。
《旬报》的具体发行方式,姬安没有对外公布,不过和石庭芝夫妇提过,高勉又是从他们那里听来。
当时石庭芝和高勉的感想都是——圣上毕竟还是久居宫中,对基层的执行能力不了解。他们还曾担忧过,不知道这《旬报》能办上几期。
但现在看着这份名单,高勉才发现——是他们小瞧了圣上。
尽管他不知道姬安这份名单是怎么来的,但很显然,姬安对《旬报》的发行监管得非常到位。
这时,徐小七给高勉递来一份。
高勉接过,看见这一份里的一个地名——关州。
他悄悄瞥一眼徐小七,状似诧异地自语:“关州……”
三名内侍都下意识抬眼看他。
高勉忙道:“我就是关州人,没想到……”
何万利笑道:“你是关州的啊,那和小七是同乡,小七也是关州的。”
高勉转头看向徐小七,顺着说:“原来徐内侍也是,那还真是同乡。难怪我听你说话,有时会觉得带一点熟悉的口音。”
徐小七还是头一次见他这样主动和人攀谈,点头道:“我是,不过很小就进宫了。”
高勉没有再多说,只对徐小七笑了下。
四人分完任务,再一同看看姬安给的申斥模版,就分到各自桌上开工。
汤开泰和何万利写完一份,都不太放心地拿过来给徐小七帮忙看看。
徐小七看过,犹豫片刻,还是转头唤旁边位子的高勉:“高给事郎……”
高勉抬头看来,又一笑:“徐内侍直接唤我的名字就好。你我同僚,不用这般客气。”
徐小七却觉得两人还没熟到能当面直呼其名,不过高勉都开了这个口,他就换了个折中的叫法:“高公子,可否替我们看一看。”
这里就高勉一个正经文人,给高勉看过也放心些。
高勉没推辞,接过徐小七三人写的细看一遍,点头道:“没有问题。”
三人谢过他,又各自继续。
四个人写八十多份,工作量不算大。尤其高勉和徐小七两个动惯笔的人,写完自己的份,还帮着汤开泰和何万利写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