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209)

作者:丹锦 阅读记录

姬安眼角余光看见,将那丝縧拿到手中把玩。

也就不自觉地想起今天早上,上官钧帮自己扎头发时的情形。顺带着想到之前斗嘴时自己说的“香闺”,禁不住嘴角扬起些许。

姬安泡了个舒服的热水澡,躺进烘暖了的被窝里。

他像平常一样躺着看书,原本想熬一熬,看秦直会不会有消息送来。不过,可能是今天经历的事太多,逛街消耗的体力也比平常大,没一会儿就困了。

姬安没硬撑,吹熄蜡烛睡觉。

*

迷迷糊糊之间,姬安突然觉得自己飘了起来。

四下望望,周围一片漆黑。但下一刻,四周突然腾起一片白雾,包裹住他。

白雾中渐渐现出影像。

姬安正觉得眼前的园子有点眼熟,就见一顶轿子被抬进来。

四个轿夫腰间都扎着白腰带。轿子落下,王晦走了出来。

王晦和轿夫一样,腰间也扎着显眼的白腰带——又或者说,他穿的就是全白的衣裳。

而且,他比现在苍老了不少,也瘦了许多。

依照姬安的经验,这个王晦该有六十岁往上了,比现在大约要年老个十年。

也是这个时候,姬安才回想起来——这个花园,就是他当初进大司马府冲喜时走的地方。

不过,现在的花园里挂着一些白灯笼。

王晦绷着脸往前走。

姬安也跟着他往前,并且发现——自己不是走过去的,而且是飘过去的。

姬安低头看一眼自己双脚,但也没多在意。飘就飘吧,跟得上就行。

王晦一直往前,这次没去上官钧的主院,而是去了大司马府正厅。

随着他越往前走,周围出现的仆人越多。每一个仆人都是腰间扎白腰带,身穿白衣的也有不少。

而且,府中不仅四处挂着白灯笼,甚至还挂着许多白布。

姬安心下已经隐隐有了猜测。

果然,一身白衣的黄义迎出来,将王晦引到没有其他宾客的正厅里。

厅中一口大棺材。

姬安飘过去,往里一看。

正是上官钧。

而且是三十多岁的上官钧。

从他的面色就能看得出来——该是中毒而亡。

这是上官钧在原文中的结局。

就在此刻,姬安突然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拉力在把自己往上扯。

下一瞬间,他就升到了高空之中。

随后,下面的映像就像十倍速播放的电影。

上官钧出殡下葬,朝中风云变幻,姬含思和他那些攻们纠缠不清。

之后三年新政,民间怨声载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者甚众,各地起义不断。

只有京城依旧繁华。

但,突然有一日,这座繁华之都,以及皇宫、龙椅,都易了主。

新坐上龙椅的人,是常仁佑。

第68章 天命

上官钧正在做梦。

他悬于半空,冷眼看着自己死后的大盛。

皇宫之中,果然“热闹”得一如他所料。

首先是上官钧的死必然带来的权力洗牌。

上官钧自小学习帝王之术,又掌权执政十余年,自然很清楚大盛“盛”在何处,又“困”在何处。

大盛自高祖开国,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鼓励民间工商业,得来百余年的承平之世。这是大盛的“盛”。

而大盛的“困”,简单来说就两个字——缺钱。

大盛开科取士的人数一直在增加,即使是没有当上官的储备人才,也会养起来大部分。又因为高祖定下的高薪养廉之策,经年累月下来,冗官冗费问题也就渐渐突显。

除了官员,同样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的,还有军队。

经过三朝,失去开国那批善战之将与精锐之师后,大盛军队的战斗力不断下降,是个所有人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多,不过在上官钧看来,主要原因是朝廷牵制太大,以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但为了防止如前朝那般地方武力强大,进而威胁中央朝廷,这又是不得不行之策。

既然战斗力下降,那就只能期待以数量获得优势。因此大盛的军队一直在扩编,若是遇到局部叛乱,朝廷的策略也以招安为主,既解了叛乱,也扩充了兵力。

只是,养人、养兵,样样要钱。

钱从哪里来?自然只能从百姓口袋里往外掏。

在先帝朝,百官以“粮食增收、商贸繁荣都十倍于开国之初”为由,加过一次田税和商税,得以支撑一段时日。

到上官钧执政的十余年间,财政压力持续增加,国库再次开始捉襟见肘,朝堂上的变法之声也逐渐加大。

但这次,没有理由再加税。

于是官员们搬出了历史上常用的另一个手段——将众多私营商品全部收归官营,其中就包括茶、酒、油、醋等日常用品。也就是粮食和布匹买卖已经被官商勾结瓜分好了利益,才没被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