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192)

作者:丹锦 阅读记录

“好几年前托人买的,结果在宫里又不敢穿。你这身也很漂亮,是用旧衣裳自己改的吧,手真巧。”

另一人插话道:“珍儿姐姐要不是手巧,也挤不进去衣饰司呀。”

珍儿笑说:“我这算得什么,你要报名你肯定能进。你是不是要回家?”

最初那人道:“她是头一个交离宫申请的,郑内侍已经让她给家里写信了。”

珍儿就问她:“你呢,要回家吗?”

“我还在犹豫。我家里不像她家里,我都不知道爹娘肯不肯接我回去。”

那个回家的便说:“你不写信问问又怎么会知道。五十两安家银呢,便是家里不好长住,这嫁妆要嫁个好人家也很够了。”

“你年纪轻,才二十四,当然没那么大顾虑。我都二十九了……倒是没想到珍儿姐姐也不回,以前你家里不是每年都来看你。”

珍儿叹口气:“你们就见到他们来看,没见到他们每回来都磨着我要银子。我要是回去,那五十两银子怕是都保不住。这把年纪了,嫁人怕是也难嫁得好。不如留在宫中,至少吃住不愁。”

“好像这样想的人挺多的。我原以为会有很多人想离宫,结果我们殿里就她一个人交了申请,我和几个姐妹都还犹犹豫豫的。”

“那便再看看吧。圣上这回这么大变动,说不定以后在宫里会过得更好呢。”

这时,前方人在叫她们:“别顾着说话了,快跟上来呀。”

三人哈哈一笑,连忙跟上去。

等到了开宫门的时辰,随着众人出宫,这里很快恢复了安静。

一直到下午时分,出宫的人陆陆续续带着采买的东西回来,再次接受检查进宫,才又热闹了一回。

*

这天,姬安批完奏疏吃完晚饭,照例散步回到立政殿。

朱顺四人,以及王晦、郑永,都在殿中候着他。

姬安道一声“辛苦”,坐到榻上,又示意他们都坐。

朱顺捧上一撂厚本子:“陛下,内库已清点完毕,如今库中之物皆记录在册。”

姬安对洪大福道:“先收屋里吧,我慢慢看。”

朱顺将册子都递给来接的洪大福,再从关忠手里捧过另外几本:“这几本名册,是原本册中记录有,却未在库房里见到的东西。”

姬安挑下眉:“不少啊。”

再看向王晦:“交给王晦。”

朱顺转过身,将册子都交给王晦。

王晦接过,又对姬安躬身道:“陛下,上回清点内库的时间已是七年前。七年间人员更叠,许多事怕是已经不好查。”

姬安喝着茶,淡淡道:“不用查得多细,凡是沾染上的,都先找出来关在一处。”

王晦应了是。

姬安再问朱顺:“这几日有没有人死。”

朱顺:“有几人试图自尽,但都被羽林卫按下了。”

姬安看向王晦。

王晦:“老奴会重点查。”

姬安却也不是很在意:“陈年旧事,问个大概就行了,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

接着看向郑永,笑道:“我听说,今日不少宫女内侍出宫,很是热闹。进出可还顺利。”

郑永忙回道:“回陛下,今日一切顺利,宫女内侍们都非常感激陛下。往下几日也都有出宫安排,奴会让人仔细盯着。”

姬安点点头:“第一批离宫申请都交上来了吧。”

郑永:“是,共有五十三份,其中三十九份是宫女的,十四份是宦官的。”

众人听得都禁不住露出吃惊之色——三千八的宫女宦官,竟然只有五十三人想离宫?当初可就是因为担心离宫的人太多,安家银子不够发,才会赶紧清点内库。

只有姬安没多诧异。在自己这一通大改革之下,又有个一月出宫两次的福利在,肯定许多人会更慎重地考虑得失,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决定先看看。

他再问了几句细节,就只留下朱顺,让其他人都去歇了。

屋里只有两人,姬安放心地问朱顺:“若是把内库里不重要的东西拿出去卖掉,能换出多少银子来。”

朱顺一愣:“安家银子看上去不用愁了,陛下还要卖吗?”

姬安:“用不上的东西,留着也是占地方。”

朱顺犹豫着道:“奴刚才那些册子里,头两册都是奴觉得容易变卖的,上面写有估价。”

姬安顿时笑开:“好!就知道你办事能让我省心!”

朱顺还是劝一句:“陛下,能不卖还是不要卖了吧……宫中一下子流出许多东西,恐怕外面会生出许多猜疑……”

姬安:“放心,不会一下卖出去许多。而且,也不是非要在京里卖。”

朱顺一愣:“陛下想卖往何处?”

姬安:“我再想想。对了,我现在需要一个账房去跟卖糖的情况,你从手下人里挑一个,要机灵又办事仔细的,带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