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君臣分别的季节,宫门口,刘越特意叮嘱陆贾:“有谁爱迷路,就多配几个向导,爱卿千万不要吝啬。”
赵离一脸迷茫,汉臣们条件反射望了蒯通一眼,随即暗笑。
蒯通:“……”
他是一辈子逃离不了路痴称号了!
陆贾也笑,随即深深地作揖:“陛下嘱咐,臣牢记于心。”
刘越紧接着看向他的神医团队,由淳于意领头,约莫五六十人。不必他开口,淳于意一张娃娃脸满是坚定的决心,他说:“陛下放心,臣定会尽力医治南越王!”
点了点头,刘越又看向他们身后的儒生。
“朕盼你们顺利归来,到时举办盛大的接风宴,让万千臣民感受朕的喜悦。”刘越严肃的时候,流露出真正帝王的威严,会让人忽视他还是一位少年。
陆贾尚能克制,难得见天子一面的八百儒生,多数激动不能自已。
他们身穿统一的青色儒衫,郑重地俯身下拜,那气势,让赵离感到一阵战栗,随即便是对汉天子的敬畏,与深埋心底的赞叹。
他想,他有足够的见闻要与祖父讲了……大汉皇帝明明还年少,就已经是这般受人爱戴的帝王,与大力扶持教化分不开关系!
这也让他坚定了向大汉偷师的决心,他们可以没有太学,但一定要有一座座学府,想到这里,南越王孙看向儒家师兄弟们的眼神更炙热了。
.
历经一个月,大汉使团成功到达了南越国的都城,番禺。
一路上,他们也深刻体会到,有神医团队兜底是多么幸福。
尽管淳于意的弟子医术不如老师,但他们都有真本事在,擅长的方向也各不相同。每天清晨起来,喝一碗抵抗高热、降温解暑的凉茶,身上涂满防蚊虫的膏药,就能为他们驱散百分之七十的外力攻击。
儒生们感动极了,赵离亦然。
他越发觉得祖父会高兴得说不上话,会当着臣民的面大力夸奖他,就当赵离陷入美妙的想象,南越王赵佗终于收到了大汉使团即将到达的消息。
他的次孙,成功为他带来了神医!
还是此次使团的副使淳于先生,汉天子着实慷慨。
南越王高兴地笑了,可下一秒,笑容固定在了嘴边,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王孙殿下请求汉天子许久,终于带来了八百儒生,加上正使副使,足足有一千人。”
赵佗:“???”
赵佗缓缓开口:“你说多少?”
“回国主的话,一……一千人。”
第211章
眼看着南越王陷入长久的沉默, 前来报信的宦奴惴惴不安。
他头低着,半晌才听到苍老的声音响起:“到底怎么回事,你细细说来。”
“是……”宦奴连忙把对接官员告知他的话重复了一遍。
和朝鲜国迎接大汉使团一样, 南越国早早派出了接待的官吏, 成功与王孙赵离, 还有大汉典客卿陆贾碰面, 不日进入都城番禺。这样以来, 儒生入境的事就再也瞒不住了——南越官员被迫听了一耳朵王孙的“壮举”, 头一个反应便是惊恐。
王孙先斩后奏, 国主发怒了怎么办?
谁知王孙殿下矜持微笑,指着庞大的神医团队, 与乌压压望不到尽头的读书人, 十分有自信地对他说:“祖父不仅不会生气, 还会大力夸赞于我。”
官员:“……”
赵离向他描述了一副人人知礼,世界大同的蓝图, 听着听着,官员陷入深思, 最后深吸一口气, 观念开始动摇。
陆贾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们, 可以说, 南越朝堂有超过半数的臣子, 对汉朝的儒家十分向往,这与南越王推行的政策分不开关系。自从上了年纪,他在臣子心中并不是嗜杀的形象, 御下也多是和蔼可亲,陆贾不负责任地猜测,赵佗历经了秦帝国的分崩离析, 也许对法家有了心理阴影,至此摒弃严刑峻法,反而玩起了礼仪孝道。
他大力推广汉字,宣扬道德教化,这一切的一切,是因为尊崇儒家吗?不见得。
赵佗顶多把它当治国的工具,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今南越国对知识渊博的学者的尊重,何尝不是受了国主的影响,就连赵离这个王孙,潜意识里觉得学礼能讨祖父喜欢,所以才热衷于此。
故而官员被洗脑,咳,说服成功的概率实在不浅,陆贾站在一旁,继续微笑。
果不其然,前来迎接的官员真正理解了王孙的不易,再也没有暗搓搓的泼冷水。
前来传道的汉人儒生,不论是举止还是口才,都不是半吊子可以相比的,不出两天,南越官员就被折服,他们从表面恭敬,化为了打心眼的尊敬。又有王孙在旁敲边鼓,南越官员心想,要在国主面前说几句好话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