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齿伶俐,果真聪慧!萧何颔首:“是小篆。殿下可曾学过?”
刘越呆愣一会儿,摇摇头。
精致的脸蛋写满诚实:“笔画太多,累。”
萧何:“……”话题进行不下去了。
摸着长须的手微顿,一时间又可惜,又有些不甘。他还没从“学”字的字形切入,引用荀子的劝学篇,有着头一回劝人子弟,却被打断的挫败之感。
家中子孙见了他无一不恭敬,深知朝事繁忙,哪里敢拿学业问他,故而刘越这样的,丞相还是第一次遇见!
韩信似毫不意外这个结局,呵呵一笑,继而生出被一视同仁的舒爽。
忽见吕雉逆光而立,也不知在殿外听了多久,他连忙揖手:“皇后。”
刘越一下子清醒了。
望望这个又望望那个,胖娃娃有了极为不好的预感,刚刚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吕雉走到床榻边,含笑开口:“丞相若有闲暇,不如教教越儿认字读书。一来为了放松,二来,也能常常见到韩师傅,不惹人注目。”
?
刘越茫然地睁大眼。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胖手紧紧捏住小被子,不想努力的道路怎么又来了个拦路虎?
设置拦路虎的还是他最亲最爱的母后。
随即安慰自己,丞相是百官之首,他和被软禁的淮阴侯不一样。作为百分百大忙人,丞相一定不会答应的!
哪知萧何没有第一时间拒绝。
深邃的眼睛望向刘越,萧何想,他得念完劝学篇,引导殿下喜爱小篆……上回抱归抱,还没有揉过小殿下的肚皮,如今瞧着心有些痒。
不过闲暇时分前来,萧何真真切切地心动了,终是应诺道:“臣听旨。”
.
远在千里之外的代地,中央军和叛军的鏖战暂且告一段落。
先是戚夫人家信送来,提及淮阴侯的惨死,还有皇后联手丞相,夷灭其三族的命令,刘邦怔怔闭目,骤然得知的惊怒过后,不知是喜,还是惆怅居多。
皇后心狠,竟是这样下的手。
叫人拿来一壶酒,刘邦替天上的淮阴侯倒了一杯,紧接着一饮而尽,长叹了数声。直至深夜,皇帝醉醺醺地道:“把——兵符,快马送去长安,就说朕给皇后——”
第二天尚未起身,刘邦收到了椒房殿的密信,其上讯息,乃是吕雉亲自书写。
“……”一股血气冲上头顶,他立马酒醒了。
吓的。
兵符不仅白给,韩信那小子还留在越儿身边当师傅??!
虽然离京匆忙,他可真把小儿子放心上了,甚至记得臭小子的生辰即将到来。双方对峙的时候,刘邦安排好战事,火急火燎地往长安赶,他得好好和皇后说道说道,这样的法子不可行!
赶到半路,椒房殿又来了一封信。
刘邦目光沉沉,忍住怒气将布帛展开。
读完之后,他:“…………”
出门几天,小儿子的文武启蒙师傅都有了。
皇后可真是能干哪!
第17章
吕雉早就料到了刘邦的反应。
这人迟早按捺不住回来,不过时间早晚。只是回来又如何,事实已酿,他无法让她收回成命。
萧何、韩信并非跟在太子身边,他便是有忌惮,忌惮也不会无节制地生长。越儿年幼,皇帝的猜忌哪里会对着幼子发作,她作为阿娘疼爱越儿,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刘邦还能有异议不成?
刘如意没有这样的启蒙师傅,那是戚姬无能,刘邦怪不到她身上。
吕雉微微一笑,同大长秋道:“鲁元去封地玩了那么久,也该回来给越儿过生辰了。盈儿……你去太子宫一趟,就说盈儿若有读书的困惑,得了空来请教丞相。”
“诺。”大长秋连忙应下,又迟疑着问:“故淮阴侯的事……”
家上仁善,又亲眼见过淮阴侯战无不胜的风姿,听闻夷灭三族、‘尸身’曝于日照,整整一日没来问安,这几日来椒房殿都少了。皇后可要告诉家上,淮阴侯并没有死?
吕雉不说话,半晌揉了揉眉心。
“不用告诉。”她平静道,眼底藏了愠怒,“我等着他自己来发现。”
.
又是一个美好的早晨。
睡梦中,有道嗓音不急不缓,念着信手拈来的启蒙故事,躺在床上的刘越耳朵动了动,小肚皮上下起伏,换了个四仰八叉的睡姿。
不知过了多久,刘越悄悄睁开一条缝,就见日理万机的大汉丞相思虑一会儿,拾起刻刀,在竹简上刻下几行字。毛笔还需蘸墨,刻刀可以随身携带,从前还是秦吏的时候,萧何便养成了这个习惯。
自从观看小殿下起床成为了乐趣,萧何越发频繁地进宫。这几日讲的故事有一箩筐,他自觉语言浅显,寓意深远,编撰成启蒙书籍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