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吕雉心尖崽(144)

作者:沉坞 阅读记录

吕禄觉得有道理,随即忿忿不平,两个平民罢了,他还是姑母的亲侄子!

吕二公子下意识地就要在贾谊晁错面前耀武扬威,紧接着,挨打的一幕幕浮现脑海,想起表弟恐怖的眼神,他怂了。

不知为何,他觉得晁错这个人很讨厌,吕禄勉强道:“那、那就容他们跟着好了。”

热闹的一天过去,夜幕降临长乐宫,张嫣和张偃依依不舍地被爹娘领回家,约定下次再来和小舅舅玩。

同样参加宴席的代王刘恒,亲口向幼弟叙完祝福,心满意足回到广阳殿,随即挑起灯火,逐字逐句地细读刘越送给他的礼物。

薄夫人掀开纱帘,悄悄看了许久,转身回到外间,问宫人:“恒儿读多久了?”

宫人忙道:“大王天天看,说这是一门重要的学问,都没放下过呢。”

“也好。”薄夫人叹道,抬眼望向住了多年的地方,如此,也会抛弃一些离别的伤感。

此去代地,除非长安召见,便要遵循三年一朝的规定。人人都说她在宫中吃苦,倒不如早早去代地享福,但叫她说,除了数年见不到先帝一面,太后却是从未磋磨过她。

先帝去后,她去长信宫问安,太后也会叫她坐上一坐,听一听黄老大贤的讲经。那让给代地的燕国五城,谁说不是太后做的主呢?

出神片刻,薄夫人柔声道:“梁王待恒儿实在亲善,离京那日,也不知恒儿会不会哭。”

宫人也担心起来,觉得这是说不准的事。

自梁王殿下的生辰过后,半月一晃而过。十月初二这天,乃是太史令占卜出来的良时,宣室殿外停驻着长长的队伍,以及一辆辆车架,装有厚厚的书简,粮食种子与蔬菜种子,还有匠人与各类衣饰、手工艺品,包括少府派遣教授技艺的纸匠。

旌旗猎猎,上用小篆书写着“代”字。沉默的武士身骑骏马,直至陛下、太后携着梁王与百官出现,他们齐齐下马行礼。

薄夫人牵着刘恒,缓步走到玉阶之前,跪拜在地。三拜之后,刘恒被刘盈扶起,薄夫人轻挪膝盖,眼眶噙泪给吕雉磕头:“妾此去代地,不会忘记太后的恩德与教诲。”

吕雉凝视她,颔首道:“哀家信你。恒儿尚小,当好好与太傅学习,若有匈奴作乱,快马向长安禀报。”

薄夫人以头抵手:“诺。”

吕雉将她扶起,继而有些惊奇地发现,刘恒并没有哭。

一一牢记皇兄叮嘱的事项,刘恒抿抿唇,看向穿着难得正式的刘越,快步走到他身旁:“幼弟,我要走了。”

刘越觉得哭包四哥有些变了。

和抄书不过脑子的吕表哥比起来,这效果简直立竿见影!

他难得察觉到了不舍,虽然轻,却是往日从没有出现过的情绪。想了想,他凑近刘恒的耳朵,奶音认真:“如果遇见困难,记得给我写信,什么方面都可以。”

刘恒重重点头,干涩的眼睛重新恢复亮光。

《厚黑学》不能拿在手上,总觉得缺了什么,他承诺道:“你等着,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好好养牛,还上一百零一头牛,让越儿顿顿有肉吃!”

第72章

刘越被刘恒坚定的承诺所震撼, 半晌点点头,顿顿吃肉的梦想要靠四哥的不懈努力,他记住了。

两根短短的小指拉出一个勾, 拇指印在一起, 发出沉闷的啪叽声, 刘恒肉眼可见地高兴起来, 决定到了代国, 有时间就给幼弟写信。

没有困难那就寻找困难, 养牛或者学问不懂, 不也可以问越儿吗?

出发时间将至,薄夫人母子在宦者的牵引下重新回到队伍, 踏上车轿。弯腰钻进去的那一刻, 刘恒转过头, 朝玉阶挥挥手,仿佛停留在长安的最后一幕, 看得刘盈有些怔愣。

诸侯王在长安虽有落脚的宅邸,譬如刚刚授予代王府的恒弟, 但宅邸常年空置, 又有什么热闹?恒弟读书认真, 天禄阁中与越儿关系最好, 让他想起从前考校的种种, 竟是伤感起来。

回过头,发现刚满五岁的刘越也在挥手,不过是小幅度的, 搁在肚子前的挥手,电光火石间,皇帝呼吸一沉——越儿同样是诸侯王, 也有去往梁国就藩的一日,这么说来,越儿待在宫中的日子只有三年。

回过神,前往代国的车队渐行渐远。他凝望许久,牵起幼弟的手:“母后,儿臣送您回长信宫。”

帝王车辇行进的时候,宫人们提着心,只觉空气凝结在了一起。

几乎人人觉察到了陛下的沉闷,贴身伺候的近侍担忧起来,那厢,吕雉忽然叫了一声停。

她低声吩咐大长秋:“叫盈儿与我走一走,先送越儿回宫。”

坐在迷你车辇上的刘越盘算着哭包四哥走了,日后上公共课的时候,要不要和其余两个欠债人——大方七哥还有羞涩八哥做同桌,多备几块牛肉干换软稻和胡椒?刚深入想了一点,就听到母后喊停的声音,他探出脑袋,睁着眼睛朝前方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