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看似完美的犯罪现场时,最需要警惕的,往往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线索,而是那些被精心抹去的痕迹,和当事人极力想要掩饰的……真实情绪。”叶深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台下,最终,像是被磁石吸引般,落在了靠窗位置的林晚身上。
林晚正低着头,看似专注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但只有她自己知道,笔尖只是在无意识地画着凌乱的线条。叶深的声音像带着钩子,总能轻易穿透她试图建立的屏障,让她不由自主地去思考那些关于人性幽暗面的命题。
“林晚同学,”叶深忽然点了她的名,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和笑意,“看你似乎有不同见解?可以分享一下吗?”
全班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林晚握着笔的指尖微微一紧,抬起头。她撞进叶深镜片后的目光里——那目光温和依旧,深处却藏着一丝不容错辨的、专注的探究,像在观察一个独特的标本。她不喜欢这种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但更不喜欢回避。
她放下笔,声音清泠平静,听不出情绪:“教授,我只是在想,如果抹去痕迹本身就是一种痕迹,那么极力掩饰的情绪,是否也会成为一种更强烈的信号?比如……过分的平静?”
叶深镜片后的眸光几不可查地亮了一下,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宝藏。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撑在讲台上,这个姿态让他与学生的距离感缩短,显得更加亲和。“非常敏锐的观察!”他赞赏道,“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核心之一——‘情绪伪装’的破绽。过分的平静,往往是为了掩盖惊涛骇浪。”
他顿了顿,目光依旧锁定林晚,嘴角的笑意加深,带着一丝循循善诱:“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当然,细节会做处理。”他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讲述秘密般的吸引力,瞬间抓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几年前,我接触过一个案子。一个看似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中年男人,邻居眼中的好好先生,却卷入了一桩离奇的谋杀。他的妻子在海外旅行时意外身亡,现场证据都指向意外。但直觉告诉我,不对。”叶深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又落回林晚脸上,那目光仿佛在说:你懂那种直觉,对吗?
“我反复研究他的行为模式,发现一个奇怪的点。在妻子‘意外’身亡后的公开场合,他表现得悲痛欲绝,甚至几次‘晕厥’。但有一次,在他独自一人在花园里‘悼念’时,我远远地观察到他——他坐在长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极其规律地敲击着膝盖],眼神放空,不是悲伤,而是一种……近乎冷酷的专注,像是在计算着什么。”叶深一边说着,一边无意识地用修长的食指轻轻敲击了一下讲台边缘,发出极轻微的“笃”声。
林晚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个动作……她下意识地看向叶深搁在讲台上的手。那手指骨节分明,干净修长,此刻正自然地垂放着。
“就是这个细微的动作,暴露了他。”叶深的语气带着一丝洞察一切的笃定,“那不是悲痛者的无意识行为,而是极度冷静、甚至带着计划得逞后的松弛感时,才会出现的肢体惯性。后来调查证明,那起‘意外’,是他精心策划了数年的完美谋杀。”
教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个故事带着一种冰冷的真实感,让人脊背发凉。
叶深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林晚身上,那温和的笑容下,试探的意味更加明显:“林同学,你觉得呢?这种隐藏在‘完美表演’之下的、细微的肢体语言破绽,是不是比任何言语都更能揭示人心底最深的秘密?”他微微歪了歪头,金丝眼镜的镜片反射着夕阳的光,让人看不清他眼底深处的情绪,但那专注的凝视,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要将林晚从里到外看透。
林晚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尖微微蜷缩了一下。她迎上叶深的目光,那双清澈如寒潭的眸子,此刻没有丝毫被故事吓到的慌乱,反而异常沉静,甚至带着一丝……洞悉的了然。
她没有直接回答叶深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教授,您似乎对这个‘敲击’的动作……印象特别深刻?”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叶深脸上的笑容,几不可查地凝滞了那么万分之一秒。他镜片后的眼神,第一次清晰地掠过一丝极淡的惊讶和更深沉的审视。他扶了扶眼镜框,这个动作看起来自然,但林晚敏锐地捕捉到,他的指尖在触碰到冰凉的金属镜腿时,有一个极其细微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