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转学来的冯山月(45)

作者:一池青山 阅读记录

可那本题册连名字都没写,冯山月和郑海阳都没辨认出来它属于谁,梁阿姨却一口答应她会转达。

这说明她一开始就知道这本习题册属于谁。

此外,郑海阳还说过,他拿错的习题册放在二楼客厅中间的桌上,而梁阿姨一贯把学生们落下的东西放在门口的鞋柜上。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鞋柜在门口,放的是方便拿取的、与外界联系更多的东西,而只有属于这个家的事物,才会被放在客厅更里面的桌子上。

今天中午,冯山月借口找梁阿姨借卫生巾来到二楼,在她看清客厅的布局后,瞬间意识到那本题册的持有人与梁阿姨关系匪浅。

而当她找到花名册,看到那个手写的名字时,越发印证了这一点。

何志宇是梁阿姨自己的儿子,不需要记录他的家长有没有给小饭桌交钱,他只要在小饭桌,就有他一口饭吃。因此那名字是唯一一个手写上去的,后面也没有跟着交钱与否的记录,写他名字只是为了方便梁阿姨统计吃饭人数。

两点互相印证,冯山月很快意识到,如果何志宇的家就在二楼,那么她想找的证据极有可能藏在这里。

可惜,她好不容易想到借口,打算趁二楼没人的时候去何志宇房间翻找,却被折返的何志宇装了个正着。

中午在画室没找到的人,现在却出现了。

冯山月却绷紧了身子。

比起兴奋,最先涌上心头的却是警惕与不可避免的恐慌。

寒假里,冯山月查找过很多案例,那些从跟踪发展到入室施暴的凶手也大多长着一张普通而老实的面孔。

新闻报道总喜欢在描述案情时极尽夸张,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评论更是热衷想象受害者的惨状,而对凶手伏法的过程,却总是轻轻带过。

这些刺眼的图文和视频,却只会让冯山月这种身陷同样烦恼的人感到困扰。

毕竟她们在看到新闻时,比起施暴者,更容易将自己代入受害者的一方,忍不住想象如果是自己遭受一切,该怎么办。

没有人能在想象自己可能遭遇死亡时保持绝对冷静,冯山月轻轻地吸气,把手伸进兜里。

她握住那柄美工刀。

冰冷的刀柄,锋利的刀刃,只需要拇指按住滑块轻轻推动,便可在对方冲上来时挥出。

武器给人自保与反击的勇气,也驱散走最后一点恐慌。

事情没有结束,她不能露出破绽,也不要把底牌露给他。

她如往常一样,用冷淡的眼神打量何志宇。

像锅中的一汪热油,即便它的温度高到能将人烫出水泡,远远看去,它的表面仍然维持着平静。

此刻的冯山月,看起来只是个不认识何志宇的普通同学,更不知道何志宇是梁阿姨的儿子。

她问何志宇:“你找谁?”

何志宇攥着钥匙的手紧了紧,硬着头皮回答:“这里是我家。”

从前他出于自尊心,不肯在同学面前说出他是梁桂香的儿子,但情况紧急,他已来不及遮掩。

冯山月露出显出几分惊讶:“哦,我借你家浴室洗个澡。”

何志宇点点头,两人都站着没动。

冯山月立刻意识到,既然已经洗完了澡,她没有理由再在这里逗留。

然而,如果就此离开,很可能会被何志宇拿走证据。

一秒,两秒,就在沉默的时间久得快要令何志宇起疑之前,冯山月动了。

她朝着门口走去,何志宇立刻与她擦身而过进门,不想与她对视。

而就在何志宇路过她,来到客厅中央佯装整理桌上的杂物时,冯山月把插在兜里的手拿了出来。

这次她手上拿的是手机。

她借着换鞋的动作,将手机打开录像模式,放在了门口鞋柜上,掩在众多杂物中间,镜头对准客厅。

这里是梁阿姨放置学生们失物的地方,经常有人在上面摸索,也是何志宇最难藏证据的地方。

老师的车还在小区门口等着,时间有限,他回来只为确认证据是否还在,不会仔细检查整个客厅。

冯山月做完这一切,离开二楼,往下面走去。

她在一楼的客厅里等了一段时间。

厨房里,梁阿姨正在招呼先到的学生盛饭,并没有察觉楼上的动静。

冯山月侧耳听着,楼上的大门先是被关上,但几乎不到一分钟,门又被打开了,然后再次关上——这次落了锁。

紧接着是下楼的声音,非常急促,也没有在一楼停留。何志宇经过敞开的一楼大门时,冯山月捕捉到他的神态。

他魂不守舍,像幽灵一般离开。

直到晚饭结束,冯山月以“落了东西”的名义再次上楼取回手机,才明白何志宇为什么露出那副表情。

上一篇: 蓄意靠近 下一篇: 她的荆棘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