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转学来的冯山月(3)

作者:一池青山 阅读记录

-

正是上学的高峰时段,樟市四中的门口很热闹。

校门旁边竖着宣传栏,写宣传稿的人费了些心思,把两个板块的标题起得像对联。

左边是“名师加盟,美术生联考捷报频传”,右边是“铁帅出征,四中女排省赛再夺桂冠”。

角落里单开一个小专栏:“主攻手王于英接受晚报专访”。

冯山月站在宣传栏前,阅读上面的文字。

穿冬季校服的四中学生从她身后陆续走过,灰蓝色的校服像一片雾,而她是雾蒙蒙中唯一的亮白色,许多人都忍不住偏头看她。

学院街上坐落着两所高中,四中在最西边,东边是全市最好的高中——樟市一中。都在一条街上读书,难免会和隔壁学校的人打交道,消息也得以互相流通,因此,有人认出了冯山月。

她对同伴介绍:“冯山月,一中的,超级大学霸。一中今年就指望她和那个学生会主席考华京了。”

同伴肃然起敬。

樟市一中的升学率放在省里只算中游,纵览校史,能考上华京大学的人也是屈指可数。更何况她们俩的学校是四中,全市艺体特长生最多的公办高中,余下的生源也是捡前三所高中挑剩的。

每个学期一打开违纪记录,逃课打架谈恋爱的多入过江之鲫,跃龙门是不指望了,只要不弄出人命来——不管是哪种人命——老师们就已经谢天谢地。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考上华京的概率和飞上太空差不多。

两人远远地看着冯山月的侧脸,眼神像在看外星人。

认出冯山月的那个女生忽然察觉到什么,咦了一声。

“怎么了?”同伴问她,她却摇摇头,不知该怎么形容。

那个身姿像竹子一样挺拔的优等生,朋友很少,从不关心外界的情况,总是把目光落在习题册上。

可现在,她总觉得眼前的冯山月和过去相比……看起来不一样了。

像是有人将那根竹子削成了武器,尖锐的一端展露在外,等待扎破些什么。

恰在此时,冯山月忽然转身,目光扫了过来。

女生连忙偏开脑袋,拉着同伴离开,踏进校门时又忍不住回头看。

冯山月仍站在原地,视线在人群中梭巡,像在找人。

她在找谁?

女生忍不住猜测着,想到冯山月的神情,她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微妙的想法。

那个被冯山月找到的人,要倒大霉。

直到几个身影从她的视线中掠过,阻断了她的视线。

其中一个注意到她在朝这边看,还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女生脸色一变。

那群人是朝着冯山月走去的。

-

四中的校园里,通往校门口的大道上。

七八个四中女排的队员,身高最低都有一米七五,穿着学校给队里统一定制的黑色长羽绒服,板着脸围在花坛旁。

1号踩上花坛边缘,踮着脚眺望校门口的方向。

当年出过事以后,教导主任就开始严抓打群架,至今已经颇有成效。

现在,这群人一副要顶风作案、重现辉煌的架势,路过的同学忍不住侧目。

其中一个队员注意到旁人视线,抬头去问1号:“向明珠是不是搞错了,她这个人本来说话就夸张,明明过去一年都没人再敢堵二姐了。”

另外几人也回过味来,真的想堵王于英,也该选在下午放学后,在远离校门的偏僻位置,这个时间点在门口闹事,生怕保安不抓人。

都怪王于英今早的表现太诡异了。

返校第一天失误连连,所有人都注意到她心不在焉,问她她又不肯说。

高二高三的队员见她如此,以为她又惹上麻烦了,才这般风声鹤唳。

1号望向门口的目光一滞,她忽然骂了句脏话,脸上不复之前的担忧,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纯粹的愤怒。她跳下花坛,迈开大步朝门口走。

“我以为谁堵二姐,原来是因为这个XX。”

所有人因为1号的话踮起脚往门口张望。

冯山月穿白衣的背影很显眼,她面前站了好几个穿四中校服的男生,正在笑嘻嘻地对她说着什么。

其中一个校服上有涂鸦,女排队的成员都认识他,可惜向明珠只和王于英熟,当时在店里没认出涂鸦男。

他是1号的前男友。

寒假时,王于英拦在他家楼下,拽着他的领子,勒令他不许再纠缠1号。

王于英一米八五,他穿上内增高才一米八,打排球的人手劲大,涂鸦男觉得王于英一掌下去他会脑震荡,点头如捣蒜地同意了。

1号没想到这狗东西居然有脸在开学当天闹事,还莫名其妙地找了个女生打头阵。

剩下的女排队员也反应过来,先是松了口气——这种级别的找麻烦也太好应付了——再重振士气,带着给姐妹找回场子的决心跟在1号身后,朝校门口气势汹汹而去。

上一篇: 蓄意靠近 下一篇: 她的荆棘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