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的主子并未给一个眼神,像是事不关己一般。
王御史便已经知道了,他们没什么用了。
要当别人手里头的刀剑,自然要依着主子的意思冲锋陷阵。
可等刀卷刃了,剑折了。
那便是旁人随时都能丢了再换的废铁!
“林爱卿。”御史台的官员,皇帝随时都能收拾。
倒是眼下这林清风,他倒是更有一些兴趣!
皇帝垂眸,沉声开口:“这盐税之事,乃是你和赵卿一同去办的,你若有什么话,自然可以说。”
林清风俯首一拜:“多谢陛下隆恩。”
他深吸一口气,将此次南下巡盐的经历与见闻娓娓道来。
前面的内容,同赵启功先前所言并无太多出入。
跪在一旁的赵启功心下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本是户部中人。
这巡盐一事上头,到底有多少猫腻,他其实心知肚明。
只是凭借他一个区区户部侍郎,是撼动不了两淮盐场上,那些被贪官和盐商们养出来的根深蒂固的大树们。
但是偏偏皇太孙这头,又安排了一个林清风在他身边儿盯着。
赵启功知道,他的身份,无论是在谁的眼里都只不过是一只小鱼。
一个风浪过来,便能将他拍到沙滩上去晒死!
索性倒不如装聋作哑,明哲保身为好。
对于林清风的一些明里暗里的作为,也便置之不理了!
只求无论如何,到时候别将他牵扯进去便罢了!
可是不一会儿,赵启功竟然又听到林清风开口。
林清风:“臣同赵大人几番细心查探,几经走访,倒是发觉了几分盐务上的缺漏之处。”
林清风抬手,从自己的袖中取出一折奏疏,高举过头顶。
“陛下,此乃微臣亲自梳理出来的,关于盐税缺漏的奏报,因时间仓促,恐有许多不足之处!”
赵启功闻言心下又是一跳,垂首不敢应话!
什么缺漏之处?!
什么奏疏?!
林清风明明不曾离开过自己安排的眼线,就连接见盐商收贿的时候,外头都有他安排的小吏守着。
他什么时候去查了这么多的东西?!
这些可都是要人命的玩意儿!
皇帝抬了抬手,示意御前内侍将奏疏取来。
林清风垂首呈交过去。
又继续开口:“因微臣同赵大人此行南下是为收齐盐税一事。”
“两淮盐政多年积弊,实在复杂,微臣才疏学浅,又实在是并无太多时间祥查细探。”
“故而,缺漏之处,也只能管中窥豹,窥视其中一丝皮毛。”
至于这皮毛到底是多少,那就只能让旁人担惊受怕地猜上一猜了!
林清风垂眸:“臣忧心税银入国库之事迫在眉睫,又恐怕详查之下耽搁时辰太多,曾暗自请示过赵大人。”
他“收贿”之前,曾经向自己的上官赵启功旁敲侧击过。
这盐税上头的数目是不是有些不对?
但是赵启功并未明说,只是云里雾里地敲打了他一番,叫他不要太过多管闲事。
只要能同前任一般,将税银差不多收上来了,赵启功平日里也不管旁的。
不爱接见盐商,也不经常接见官员,除非是实在避不开的宴席,几乎不会受邀赴宴。
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个“不同流合污”的好官儿!
不过林清风打听过。
平日里的巡盐使下来,底下的盐商官员哪个不是私下预备了足数的银钱打点?
既然要按照前任的规矩了,那赵大人不收,林大人总归要给个面子的!
林清风:“赵大人叫臣顾全大局,一切都要以陛下差事为重。”
赵启功知道他后头明码标价收贿,是派人敲打过他一两句。
大抵的意思不要太张扬了。
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差事,将税银收上来才是要紧的,也算是尽到了同僚之谊。
不过看着赵启功,如今几乎已经是惨白的脸色。
就能知道,大抵赵大人这辈子都不会想到。
自己好心好意提醒敲打两句,会被林清风如此曲解过来。
林清风:“臣也以为,缺漏之处难以详查,但税银不可不收缴上来,若是耽搁了充盈国库的要事,便要算臣和赵大人失职了!”
赵启功咬了咬牙,脸已经彻底黑下来了!
他什么时候对此人说过这些话!
什么叫他说的要“顾全大局”、“以陛下差事为重”?
让他顾全意思是让他去受贿吗?陛下的差事是这个吗?!
林清风这贼子!
明明就是也想将他拉下水!
正当他预备开口驳斥之时。
林清风又道:“故而!臣特地替赵大人接见各路大小盐商,单独询问过各位所受盐引多寡,谋利几何,家私是否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