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的确是未雨绸缪。”太后缓缓说道。
“但陛下已然知晓,母后不如直接将小郡王接到宫里,放在慈宁宫养,免得在外接触一些不该接触的人,养成不好的习惯。”李昭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母后不如考虑一下。养在这里,若是出事,母后根本无法追究。养在皇宫,尚有回旋的余地,如果能让陛下和小郡王培养感情,也是有可能直接立小郡王为太子的。”
太后微眯双眸,似是在思考李昭刚才提出的东西。
就当李昭以为话题已经顺利转移时,太后又回过头来说:“你说的,哀家会考虑……所以,你还是站在皇帝那一边?”
“儿臣站在黎民百姓这一边。”李昭微微颔首,“如若有一天陛下要做对黎民百姓不利的事,儿臣即便丢了性命,也会阻止。”
按照常理,李昭拒绝了太后的邀请,又目睹了太后的野心与阴谋,太后应该会杀了她。
但李昭在赌。赌太后被她说动了。
“行了,哀家明白你的意思了,平嘉说得对,你的确是个好孩子。”太后朝着老仆招了招手,“阿菊,将小郡王抱过来,让我仔细看看。”
阿菊连忙将小郡王的手洗净,擦干了才领着人上前:“娘娘……”
小郡王眨了眨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看似天真单纯。
太后沉声道:“哀家将小郡
王带走了,不该说的就不要说。”
阿菊低头道:“是。”
离开胭脂铺子后,太后将孩子直接丢给了她:“你带进慈宁宫,陛下或许会对他多一点耐心和仁慈。”
李昭摇了摇头:“母后,恰恰相反,人若是儿臣带进来的,陛下可能今晚就会动手。母后,您还是直接将人带回慈宁宫,陛下那边由儿臣来劝。”
太后思考了许久,才点点头:“那就按照你说的办。”
她们终于坐上了回宫的马车。
李昭直接根据脑海里的地图,去了兴庆宫见李长风。
李长风见李昭来了,眼前一亮,眸子里的欣喜都溢了出来,他步伐轻快地跑到李昭身边:“阿姐怎么有空来见我?我听说平嘉大长公主身子不大好了,母后都去看了。我还以为阿姐见过平嘉大长公主,会回公主府。”
“我原本想回府的,但是太后带我去见了莒州来的小郡王,事态紧急,我来不及与你商量,为了暂时稳住太后,所以告诉她,直接将小郡王带回宫里养着,我保证你不会动小郡王。”李昭圈住了李长风渐渐发抖的手指,“三郎,他才三岁,你不需要动他。”
“可是他一进宫,所有人都会知道先帝还有别的血亲,母后一定会想办法废了我!我为什么不能动他?”李长风眼圈通红,“阿姐,我该怎么办?”
李昭将人拥入怀中,轻抚过他的背,哄道:“放在眼皮子底下,他就掀不出什么风浪,对吗?如果你动手却不能一击即中,那才是将刀子递给了他们。千万不要冲动,最近也不要胡闹了,好不好?三郎,不要再惹事,你说你会听阿姐的话,你忘了吗?不喜欢处理政务没关系,阿姐帮你处理,但是别太明显。”
她太需要时间了。
李长风撇了撇嘴,最终还是点头了:“好吧。”
李昭继续说道:“我们需把握先机。这位小郡王的封号最好由你来给,但是给的理由可以变一变,就说是太后慈爱,捡的是个孤儿,断绝他与皇室的联系。”
李长风歪了歪脑袋,思索片刻,忽而眸光一亮:“还是阿姐聪明!”
于是,两人去了御书房拟旨,李昭坐在椅子上,李长风站在侧边磨墨,李昭写完,李长风拿出玉玺盖章。
李长风拿的时候,李昭掀起眼皮看了一眼,玉玺仍在御书房,依然在众多的柜子里的一个。
盖完章,李长风立即将圣旨交给内侍,让人拿去慈宁宫。
宫里的消息一向压不住,不到半天,许多官员就知道宫里多了个愉郡王。
--
沈府
沈淮正在和蔡老先生下棋,忽而,蔡老先生目光一凛,他正要开口,就听到一位小厮前来传话,说了天子封了一位孤儿为郡王的事。
蔡老先生将白子放回去,眉头紧锁,他拿出自己的卜卦之物,占卜了许久,才道:“无论是天子还是小郡王,都不是良主。小郡王登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学生明白。”沈淮也缓缓放下棋子,“不过,这位小郡王或许是皇室血脉,但这份旨意一出,很难再有回旋的余地,只要天子有后嗣,就轮不到小郡王。这份旨意恐怕不是天子的主意,他应该无法容忍太后去养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