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芙蓉(145)

作者:栖云岫 阅读记录

宋昭执墨侍立,那方上好的松烟墨

竟磨去了小半。

待到宫人掌灯时分,她的手腕早已酸软不堪,却仍挺直腰背不敢稍懈。

永庆帝看在眼里,却未点破。

宋昭深夜回到绛雪轩,累得倒头就睡,却睡得十分安稳。

第二日有了经验,宋昭做起事来格外得心应手起来。

近日廷议一直围绕天子祭天一事。

依据祖制,这本该是天子亲祭,永庆帝却已连续两年交由太子萧钺代行。

而今,太子中毒之事虽被永庆帝一纸封口令压下,群臣嘴上说着“太子出城办差”,可眼底的暗潮却骗不了人。

祭天人选之争愈演愈烈,几位皇子门下的奏折雪片般飞向御案。

郑国公一系力推五皇子,奏章中极言其“通晓天文历法,精研祭祀典仪”。今日廷议,却又有多位大臣联名保举三皇子,称其“仁德宽厚,礼贤下士”。

这哪里是在议祭天,分明是在试探国本。

御书房内,永庆帝怒极反笑,猛地将御案上的奏折尽数扫落。雪片般的奏章纷纷扬扬洒了满地,朱批未干的墨迹在青砖上洇开血一般的痕迹。

“好一个礼贤下士!好一个精通典仪!”

帝王的声音似淬了冰,惊得殿外值守的金甲卫都不由绷直了脊背。

路公公慌忙跪在角落里,连头都不敢抬,只听得永庆帝冷笑道:“朕还没死呢,这些奏折倒先争起从龙之功来了?”

宋昭垂着头,忍不住劝解道:“陛下喜怒,龙体要紧。”

永庆帝声音略缓了缓,吩咐路公公道:“路通,去太医院问问,若还不能令太子醒来,朕摘了他们的脑袋……”

路公公领旨,急忙去了太医院。

宋昭犹豫再三开了口:“陛下,臣在南州时偶遇一位医师,极擅长解毒,这两日应该能到京都,或可为太子一试?”

永庆帝眸光森冷,指尖轻叩御案:“宋卿可敢为这医师作保?”

宋昭重重叩首,额间抵着冰凉的青砖:“微臣愿以性命作保!”

“性命?”帝王突然冷笑,龙袖扫落案上茶盏,瓷片在宋昭膝前迸裂,“若太子有半分差池……朕要宋氏满门陪葬!”

“臣定不会让太子有事,”宋昭声音颤抖却斩钉截铁。

殿内忽然一静。

良久,永庆帝沧桑的声音响起:“记住,朕要的不是你宋氏满门的血,而是太子的安然无恙。”

“臣……定当竭尽全力!”

“明日休沐,你回去将那位医师带来吧!”

……

再次踏入东宫,宋昭恍若隔世。

幸得巫医及时来了盛京。原以为她不肯进宫医治太子,在宋昭讲清楚原委后,她竟答应了下来。

或许是因为九叶灵芝草,或许是因为前朝的半月散,勾起了巫医的好奇心,才答应了吧?宋昭如此想。

她按照巫医的药单,将永安堂中能用的药材全都调了一遍,又专门打造了若干银针。

黄昏时分,借着夜色的遮掩,他们一同进了东宫。

延吉一路跟随,直到巫医进了太子寝殿,他便止住了脚步。

同样的,宋昭也停在了在玉阶下,没有永庆帝的旨意,她不敢贸然见萧钺。

“世子请回吧,这里老奴盯着,有消息定会知会绛雪轩,还请世子放心。”

宋昭抬眸望向殿外,朱漆廊下悬着的八宝琉璃宫灯在夜风中轻晃,灯影在她素白的脸上忽明忽暗。

“祭天……只剩下五日了。”她轻声道,声音散在穿堂而过的寒风里。

“世子放心吧,太子殿下是九曜护帝星的命格,定不会有事。”

宋昭心念一动。

赫连信的生辰八字和太子殿下的一致,那这命格也是相同?这背后布局之人,不可不谓险恶。

“延总管,为太子批命的钦天监监正是如今的赫连朔大人吗?”

延吉沉思片刻道:“不是赫连大人所批,不过,赫连大人那时已入了钦天监。”

宋昭眼中骤然闪过一丝锐光,像是夜空中划过的流星:“那前任钦天监监正……如今身在何处?”

延吉身形骤然一滞,手中拂尘无意识地缠紧:“前任监正徐大人,三年前得了癔症,如今在宫外静养。”

“得了癔症?”宋昭眉心微蹙。

延吉左右环顾,忽然压低嗓音:“说来蹊跷。徐大人素来谨慎,那日却直闯御书房,披发跣足高喊……”

“喊的什么?”宋昭急问。

延吉喉头滚动,“说什么紫微垣帝星晦暗,荧惑守心大凶之兆……紧接着他像灵魂出窍般,喃喃自语见到了陈王……”

宋昭猛地倒退半步,这话不是当初梁帝灭陈前,造势所用的托词吗?

怎么又涉及到了前陈?

上一篇: 百岁之后 下一篇: 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