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芙蓉(110)

作者:栖云岫 阅读记录

屏风外四夫人与人窃窃私语的声音,一字不落地传到了宋昭的耳中。

苗氏:“唐大夫,世子一直高热不退,何时能醒来?进京前就大病了一场,足足昏迷了七日才醒。”

唐大夫:“夫人放心,世子是忧思过甚,郁结于胸,今日落水受了风寒,气急攻心所致。老夫刚刚已经为世子施针,再将这几服药喝下去,便能大好。”

苗氏似稍稍放了心,语气略缓:“那就好,麻烦唐大夫了。”

唐大夫这时叹了口气:“幸亏是男子,若为女子,这天寒地冻地落了水,子嗣怕就艰难了。”

“那……男子这方面有碍吗?唐大夫要不再仔细把把脉?世子打小体弱,侯爷就只世子一个孩子……若侯爷归家……怪我们没有照顾好世子。”

苗氏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屏风后的宋昭,则伸手抚上自己的小腹。

眼中一片黯然,在南州那几次,她怎么就没能怀上?

若子嗣艰难,她还怎么救阿宴?她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难道还要错过第二次?

她恼恨九鸣过河拆桥奸诈虚伪,可若想制作药引,还不得不寻他。是以,她天南海北地寻,不就是为了怀上孩子吗?

如今九鸣摇身一变成了太子,怎么自己就左性了呢?一开始留下九鸣,不就是自己的这份私心吗?

抛开立场,九鸣欠她的,太子欠阿弟的,她必须讨回来。

可在那之前,她是不是先要怀上子嗣……如果她和阿爹将来遭遇不测,是不是还有阿宴……只要阿宴活着就好。

似乎忽然想通了中间的利害关系,宋昭心头骤然一松,又沉沉睡去。

茯苓这时从隔间出来,四处翻找宋昭脱下的衣服,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枚同心佩。

太子府书房。

唐大夫觑着萧钺的脸色道:“老夫说这话时,宋世子是醒着的,至于她想没想通,就不清楚了。”

他不明白太子为何嘱托他看诊时特意提起子嗣,像故意说给宋世子听,让她以子嗣为重一样。

太子问:“她身子如何了?为何突然晕倒,是心疾吗?”

唐大夫摇摇头:“子嗣方面应是无碍,主要是气急攻心,忧思过甚所致。加之月前大病了一场,舟车劳顿来京,又为了忠勇侯四处奔走,没有休养好。今日落水受了风寒,好在救治及时,按时服药,应无大碍。”

太子颔首,拿起朱砂御笔,目光定在陈六的名字上,落笔,鲜红似雪,顿笔似刀。

……

近日,刚从南州通判的位置上调入京都,升任礼部郎中的陈辽,又因爱女成为淮王宠妾,一时间成了朝堂炙手可热的新贵,正在春风得意之时,却因纵子行凶、管家不严的罪名,遭到了御史台的弹劾。

而始作俑者陈家六公子,非但不思悔过,还到处扬言自己是淮王的小舅子。

淮王因此被陛下紧急召回宫中申饬,令其闭门思过。

宋昭约的画舫,只得往后推迟。

这日,庞文远下了衙,直接来了候府。

“少虞风寒可好了?”庞文远关心道。

宋昭:“已无大碍,还得多谢表兄出手相助,又为我寻得了目击证人,方能弹劾陈辽。”

庞文远却摇了摇头:“证人是我寻到的不假,可发动御史台弹劾陈辽的却不是我。淮王遭到申饬也很意外,陛下对你还是不同的。”

宋昭略怔了怔。

“听说皇城司寻了不少证据,今日朝堂上弹劾陈辽私吞朝廷抚恤银、圈地占田等,陈辽怕是不成了,罪名可不小。”

“皇城司?”宋昭疑惑问道。

“对,就是救你上岸的赫连信。我今日方知,他原是与你阿姐有过婚约,难怪他如此维护你。”

“阿宴,赫连信和陈辽都因发现前陈余孽谋逆加官晋爵,这其中最大的功劳不是你吗?上次觐见陛下未曾表示,是不是因为侯爷?”

“陛下一直赏罚分明,侯爷的事却一直留中不发,三司会审又秘而不宣,前日里又派御医前往,不知是否有转机,听说太子和淮王因此案,一直在暗中较量。”

宋昭不明所以地摇了摇头:“刑部大牢现在不允探视,我也只见过父亲一面,他未曾与我言明其中隐情,我也束手无策。”

宋昭最近从各部收集的消息,明面上是父亲私放了叛军,可暗地里却是户部粮草不足,兵部与户部正因此互相推诿。

细查下去,分管此次粮草供给的一干人等里面,有淮王的外家郑国公世子郑乾商。

庞文远低语道:“如今朝堂上下,风声鹤唳。面上风平浪静,兄友弟恭,暗地里早已势同水火,那位越发不把太子放在眼里了。”

宋昭抬眸细看庞文远,不知他这话是出自太子一系的立场,还是单纯说与她听的。

上一篇: 百岁之后 下一篇: 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