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调侃道:“何花儿,你是不是有点儿喜欢石头哥?”
“你胡说什么呢?”何花儿脸憋得通红,眼睛瞪得溜圆,像极了秋天的黑葡萄。
香菱知道何花儿脸皮薄,忙讨饶道:“我错了,我错了,咱还是继续薅草吧。”
又干了一会儿,李石头“吭哧吭哧”的扛着一截木头回来了,在树下好一阵忙活,终于搭成了秋千,自己一屁股坐上去试了试,结果“扑哧”一声,连人带板子一起掀翻在了地上,来了狗啃泥。
一直偷眼看向李石头的何花儿,“扑哧”一声乐了,很是没心没肺,也很是酣畅淋漓。
香菱看了眼何花儿,又看了眼李石头,觉得这两个幼稚鬼,如果真有缘成了一对儿,日子应该过得很单纯。
过了一会儿,江氏洗完衣裳过来了,几个人又把屋子扫了扫,烧了炕去潮气,把窗户和炕量了尺寸,过后得找人编炕席,做窗帘,还需要添置衣柜、碗架子等等。
这一天下来,香菱觉得自己快要累散架了。
…下午的时候回到家,江氏临出门坐在锅里的大骨头汤已经熬得入味,一家人团坐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身体很累,但心情却觉得无比舒畅。
吃完饭,江氏想起了什么,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男士墨绿色竹叶荷包和一个扁口瓷盒来,全都递给香菱道:“香菱,明天早晨给你何婶子送衣裳时,记得把这东西一并还回去,这是领口绣蝠纹的军爷落在衣裳里的。”
领口带蝠纹的衣裳,岂不是杨卿玥落下的?他那样精细的人,怎么可能在落下弹弓之后,再次落下东西?
香菱好奇的打开荷包,倒出一堆铜板和巴掌芯大的一块儿布料,铜板查着刚好一百一十文。
湖蓝色的布料上,用毛笔画了一个小小的铜板。
香菱瞬间明白了,这些铜板不是杨卿玥落在衣裳里的,而是特意还给香菱的买布料钱。
那匹湖水蓝的棉布,花费一百一十文,当时是香菱一起算的账,香菱当时心里还吐槽杨卿玥吃拿卡要她这个穷人呢。
香菱之所以当时没有发彪,是因为她的五匹布是和杨卿玥一起买的,完完全全的挥泪“批发价”,又变相的帮她向向家布庄讨了“公道”,她自然是应该感谢姓杨的,哪成想,人家把钱给她送过来了,虽然,这送钱的方式挺特别的。
香菱又打开小瓷盒,瞬间阵阵香气扑鼻,里面装的是白色膏状物体,手指肚在上面戳了戳,香喷喷的,滑润润的。
这个是什么意思?他只是欠香菱买布料的钱,从来不欠这种东西。
香菱立即认定,这个东西,肯定不是给自己的,应该是杨卿玥真正落在衣裳里的东西,没想到,他一个军营里的糙老爷们,竟然好这种调调,衣裳里随时揣着香膏膏,随时准备洗香香吗?
令香菱不解的是,以前遇到他的时候,他身上除了洗衣裳皂角的味道,并没有闻到过这种喷香的香味啊。
香菱不再废脑筋猜度杨卿玥的喜好问题,把荷包里的铜板全部倒出来,欣然收下对方给的布料钱;把香膏盒则放在荷包里,决定明天早晨放在杨卿玥的衣裳里还回去。
而那块画着铜钱的布块儿呢,顺手扔在了针线笸箩里,等做完了夹袄,江氏要开始做鞋了,做鞋需要打咯啵,需要很多的碎布条。
第63章 书箱还是食盒
借着油灯的光线,江氏正抓紧裁剪衣裳,深蓝色的布,是剪给褚夏做夹袄的;
湖蓝色的布,是剪给那个杨卿玥做单衣的。
全家四口人,夹袄、夹鞋,再加上冬天的厚棉袄、厚棉鞋等等,全部都由江氏一个人来做,江氏估计得累死。
在这个时代,像香菱这样快十四岁仍旧两手不粘针线活儿的少女,才是真正的奇葩。
香菱决定从现在开始,跟着江氏开始学做针线活儿,哪怕是简单的,帮江氏分担一些也是好的。
夹袄需要缝双层棉布,相对于复杂一些,而杨卿玥要的是单衣,相对简单一些,香菱决定由她来缝杨卿玥的单衣。
做衣裳,剪裁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只有剪裁正确了,才能把衣裳缝成衣裳,而不是缝成裤子。
至于针法嘛,香菱虽然没做过衣裳,但芯里毕竟是做了二十多年女人的现代人,针线基础和基本审美还是有的,又有江氏在旁边辅导,只要杨卿玥不太计较,香菱还是有信心做出来衣裳的。
娘俩熬到半夜,衣裳的大体轮阔出来了,这可是香菱的“处女作”,看得香菱嘴巴乐得都快咧到后耳根儿了。
…再说何氏,等到何魁和何方回来,偷偷跟丈夫提起想让儿子求娶香菱的事儿,何魁点头儿同意了,儿子何方却脸憋得通红,半天才吭声道:“娘,我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