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庭情况,容不得江二兰有骨气,她老实的把银钱收了,把银钗子还给了梁佩道:“这是你娘给你攒的嫁妆,就当给你留个念想吧。至于钱,二婶就不客气的收了,现在咱家,实在太难了…”
香菱的到来,或许给江二兰带来了希望,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说话也透亮了不少。
香菱这才放下心来,先回了家。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第二天,梁成国就拉来了两万多斤黄豆,三辆毛驴车,足足拉了六趟才拉完,堆满了两间屋子。
栖梧酒楼的盐石和辣椒也送到了,这次的辣椒,按照香菱要求,送的干红辣椒。
香菱跟江氏把浴桶洗刷干净,把二百多斤豆子全都泡在了浴桶里,等明天泡好了开始做霉豆。
这么多的粮食,一时半会用不完,摆在屋子里又太乍眼了。
香菱在前几日进城买东西时就已经有打算了,当时还买了不少草席子和麦壳,她想做地仓储粮。
所谓地仓,是香菱在现代上班时听粮库老板聊起的一种古代储粮方法,能保存多年无虫无害。
地仓和先前挖的地窖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要简单许多,在院子地势高的地方向下挖深坑,四壁砸实,然后用火烧干烧透四壁,再用席子中间夹了麦壳,铺在四壁,再把粮食放在中间,上面盖上草席,铺上烧透的干土。
地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真空层,而外人在地面上又不容易查找。
香菱说干就干,第二天,将泡好的黄豆裹了面等待七天后长出霉毛,急匆匆去找李石头,让他和刘喜旺一起来帮忙挖地仓。
李石头没有领来刘喜旺,而是何魁和何方。
原来刘喜旺被她娘打发,跟着二良子进山打猎去了。
李石头怕自己一个人挖的太慢耽搁了香菱的活儿,便找来了与香菱家交好的何氏父子。
三个人干得挺好,一上午便挖好的坑,香菱立即烘好地仓,第二天便将晾好的麦子和大部分黄豆入了地仓,屋里只剩下四五百斤的豆子。
地仓上又放着柴禾垛,香菱家的粮食,就这样神奇失踪了,香菱让江氏对外宣称,自家产的粮食全都卖掉了。
尽管香菱低调,但褚家二房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势头,仍旧引起了村人艳羡的目光,直说香菱家有保家仙护着,日子越过越好,褚家老宅就是瞎了眼,把好好的二房起走了,连保家仙都跟着搬走了。
把褚氏气得在家直挠墙。
第109章 拨光了香菜
等家里的事都忙完了,香菱才得了空闲,想起答应王文谦做鸭子的事,特意从猎户手里买下几只鸭子,给王文谦特调了一道特色菜。
做好菜色后,香菱用老办法,在投壶里打了两颗泥弹丸,王文谦如听到闹钟般,立即就跑过来了。
香菱已经提前在院中摆好桌案,一边儿放笔墨纸砚,一边儿放菜色。
王文谦看着碗里的鸭头、鸭爪子等一堆东西,脸色顿时就变了,连退了三四步,警惕道:“你这做的什么东西?”
香菱一脸得色道:“你上次不是说在河边看到鸭子在游水,联想到了书法,要先“藏头”又是再“划掌”的,我寻思着你肯定是想吃鸭头和鸭掌了,特意从村人手里买来了三只鸭子,为你特调做了干锅辣鸭头和辣鸭爪,里面还有鸭肠呢,越嚼越有嚼头,可好吃了,你快趁热吃。”
“…”王文谦艰难的看着热气腾腾的鸭头、鸭爪,还有一条条如同面条长的鸭肠,感觉浑身不舒服,深深的咽了口唾沫,筷子却迟迟下不去。
良久,王文谦才似回过魂来,故做镇定的指着上面撒的香菜叶道:“我不是怕吃鸭头、鸭爪和鸭肠,我是不吃香菜。”
香菱皱紧了眉头道:“不吃香菜?那你要惨了,我家园子里的菜,就数香菜长势最好,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做面条、做菜或是做汤,我都爱撒一捧子香菜末来调味儿,你要是戒了香菜,就得把我做的菜给戒了。”
香菱指着绿油油的一池子香菜,洋洋得意。
香菱并不总用香菜做调味,上次王文谦来吃饭的时候,所有菜色都没有放。
她只是看着王文谦一副富家贵公子的矫情样子,就忍不住怼上一怼,看着王文谦吃憋的表情,比自己挣了钱还高兴。
王文谦看着一池子绿油油的香菜,脸色瞬间变了又变。
为了吃菜方便,香菱把旧宅已经长起来的菜全都移栽到了新宅子菜地里,香菜也不例外,不好移栽,干脆把连着根部的一层土全都挖过来了,经过几天的重新扎根生长,越发郁郁葱葱。
王文谦深吸了一口气,稳了稳心神,用筷子淡然的把最上面的香菜叶一片一片的挑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