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就是疯魔了一般,谁劝就骂谁,干脆谁都不开口劝了。
刘氏的大弟弟低着头,心里别提多后悔了,也不敢把实情都说出来。
实际的情况是,刘氏的大弟家的儿子喜欢褚香苇,褚香苇却嫌弃表哥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被缠得烦了就自己跑回家。
他这个当大舅的觉得外甥女有点不识抬举,家穷成那样了还端臭架子,便也没去追,没想到这一没追,人就丢了。
刘舅舅可不想姐姐知道中间的细节,只说香苇惦念着家里换亲的事,偷偷跑回来的。
虽然同样被责怪,最起码罪责能轻一些。
香菱不由得对褚香苇这个大舅觉得挺无语的,外甥女回来两天了,也没来问问到没到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错过了两天。
就算香菱五识灵敏,有心帮忙,也无从下手了。
褚里正把褚时运叫过去安慰了两句,明天一早陪他去县衙报案。
…众人散尽,江氏和香菱一脸婉惜的回了家,天色己黑,香菱把空房间的炕席收了,洒了一些土,角落又洒了一些枯草,拿了分家时的两只破了碴的碗,一只里面装 了水,一只里面装了小米粒。
在炕边圈了一个临时土墙,把二十只小鸡崽儿全都圈在里面养着。
小香莲的两只小野兔子,则是散养在了地面上,这间屋子,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养殖场了。
小鸡崽和小兔子都实在太小了,要等到大一些才能养在外面,否则就会被猫狗鼠偷吃。
江氏给夏哥打了水洗脚,边洗边叹了口气道:“平时三房人不和,不是打就是骂,恨不得掐死对方一样,好好的一个黄花大闺女,说丢就丢了,这心里咋还这么难受呢!”
不仅江氏难受,香菱也不太好受,就算是有过节,褚香苇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花季少女,刘氏再不好也会护她一些,如今离开刘氏的,这命运可想而知,不死也好不到哪去。
第85章 安辘辘
香菱用力甩了甩烦乱的脑袋,觉得自己不能太圣母了,还是过好自己家日子算了,对江氏道:“娘,你不是说要做鞋吗?我陪你打帛啵吧!”
江氏点了点头,娘两个回到屋里,香菱用面粉搅了浆糊,江氏把所有的破布片都拿了出来,刷上浆糊,把碎布块一层一层的糊在一起,等干了以后,就会变成硬挺的浆布板,用来做布鞋鞋面和纳鞋底。
江氏正要在一块儿布上刷浆糊,被香菱手疾眼快的抢了下来,吓了江氏一跳,惊道:“怎么了?”
香菱看着手里两块湖蓝色的布块,尴尬的扯了扯嘴角道:“这两块布角太小了,应该用不上。”
江氏狐疑的看了一眼,明明比别的破布片要大啊,怎么“小”了?闺女说不让就不让吧,左右不过两块儿破布片而矣,家里现在也不至于穷得连布片都剩不起。
香菱把布片小心收在怀里,心里也十分不解自己为何这样做,为何把杨卿玥送来的“信”收起来,难道是怕杨卿玥那个“小心眼儿”找后要布片?一定是这样。
…接下来的两天里,香菱并没有出村,连山上都没去,只在家里做做饭,喂喂鸡,练练弓箭。
顺便自己动手,在院子一角,用树条圈了一个鸡舍,一个兔舍,让小山帮她用枯草编了几个小窝,分别养了兔子和乔迁时收到了一公一母两只鸡。
李小翠成亲了,让全村意外的是,宋乾并没有给她多么盛大的婚礼,更没有李氏所吹嘘的十里红妆迎娶,只有宋家那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马车,车厢连大红的喜布都没有蒙,简单的如同走亲戚串门子。
李小翠上车前哭得那叫一个哭天抢地,整个西村都都被吵得不得安宁,香菱十二分怀疑李小翠不是舍不得爹娘哭嫁,而是觉得自己出嫁的场面太过寒酸,委屈的哭的。
铁匠铺把没做好的农具都送过来了,也刚好到了收割小麦的季节。
褚夏干不了活,香菱并没有求助葛长林,雇了村中几户地少的人家,帮着把麦子割了回来,又全都种上了大白菜,这样到秋天还能收茬大白菜。
香菱家七亩地总共下来,收成的麦子二千斤左右,抛去每亩公家要收的一百八十斤公粮租子,自己家剩下的粮食也就七八百斤,装在麻袋里,也就七八袋子。
将打将够一家四口吃一年,若是换成银钱买盐买布等,粮食就不太足性了。
香菱家有七亩地尚且如此,地少的人家肯定得挨饿了,灾年更难捱。
都说手有余粮,过年不慌。
香菱沉吟着对江氏道:“娘,咱家的麦子别卖了。免得明年像去年一样赶上灾年,全家都得饿肚子。”
江氏“呸呸呸”三声,嗔怪道:“你这孩子,胡说什么灾年呢?明年是牛年,老话说,牛马年好种田,年景好着呢。再说,这些麦子都留在家里,到明年夏天不得生虫子了?与其被虫子吃没了还不如换成钱存在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