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两名账吏遇难,三人重伤。属下、属下奉命查清起火原因,却在废纸堆中,发现一封未焚尽的文书!”
“文书?”
“上面......写着‘将军吩咐’四字。”
空气一瞬凝住。
那一刻,顾延清、曹林、德妃三人,皆低下头。
“封锁户部。”女帝盯着那一片被烟火灼焦的文书残角,沉声道,然后,转身看向沈靖州,声音微冷,“你可知此事?”
沈靖州终于开口:臣不知情,也不屑为此。”户部与臣确有嫌隙,但归根结底,皆为大宣臣子。是理念之争,非私怨之斗。”臣断不会以一己之意,毁国家根本。”
女帝眸色暗沉不语。
证据是真是假,其实不太重要。
它真正的价值,在于为女帝提供了一个“正当出手”的理由。
哪怕沈靖州确实无辜,他也已经站到了最危险、最适合背锅的位置上。
“来人。”叶昭杨吐出两个字。
展素从暗处现身,走上前来,跪在皇帝面前。
“押沈靖州入狱,待审。”
“军权——”
“暂不收回。”
......
沈靖州被押走,其余三人也被遣去了偏殿。
御书房里,女帝缓缓坐下,久久未言。
展素垂首,轻声问道:“陛下为何不立刻褫夺其权?”
女帝目光沉沉,久久才道:
“这一步太快了。”
“若沈靖州真的通敌,又怎会留下那么多痕迹,让顾卿三言两语便能连连勾连?”
“一个能打胜仗的人,必不止有武勇,必有谋略。旁人总以为他只是个直来直去的粗将,却看不出他心思缜密、行事周全。”
“留下这么多马脚,倒不像是他的风格。反倒更像是,有人刻意为之,想借寡人之手,将他推入深渊。”
展素眼光流转。
这儿没他说话的份儿。
如今,三位玩家各怀心思,互为牵制。他是想着冷眼旁观,先等沈靖州被他们除去,再与他们竞争。
没想到,其他人逼的太紧,反倒起了反效果。
第176章 展素拱火
此时的女帝靠在软榻之上,披着一件玄金织龙大氅,眉间疲惫尚未散尽,展素极少见到她如此脆弱的模样。
片刻后,女帝缓缓启唇,声线低哑,竟是问道:“你怎么看。”
展素心中一凛——他没听错吧?陛下竟然在问自己这个不值一提的下人?
是觉得身旁实在无人可信,还是连他都一并开始怀疑了呢?
他略一俯身,顺着女帝的所思所想,恭敬开口:“回陛下,臣以为将军行事,一向谨慎,如此多重疑点汇于一人,确有巧合之嫌。”
女帝微微抬眸,淡淡道:“你也觉得是巧合?”
展素停了一瞬,然后低声道:“臣以为,巧合虽多,但将军之嫌,也并非凭空而来。他在兵部以外,自设情报耳目,身在营帐之中,亦可知京中之事,虽说未违制令,但形式上已越界。而今又有文书仓库之火、旧账纷扰,将军处于风口之上,敌明我暗,确难洗脱。虽查无实据,却确是污点。臣以为,不论他是否有罪,他都已不再纯粹。”
“......陛下若有疑虑,臣可为陛下打探消息。”
“唉......”
叶昭杨悠然长叹。
她能听见心声又如何?人心是最善变的,听见的心声也不过是冰山一角,是当时的心声,不是本质的心意。
正因如此,她更习惯通过一遍遍的听,去筛选出其中反复、共鸣的部分。那,才是相对接近真相的部分。
女帝手指轻敲案几,指尖发出“笃、笃、笃”的脆响。
这是她思考时惯有的习惯。
叶昭杨从不轻信任何人,哪怕是展素这个从十七岁便伴她左右、侍奉至今的影卫首领。
但展素确实说到了她的心头上。
她不是在等人解释,而是在等人“说她该怎么想”。
谁给出的路径最合理,她便顺着那条路走。
展素声音微顿,再次俯首。
“陛下,沈将军若无罪,则一切终会洗清。但若真有不臣之心,这些明面上的‘漏洞’,不过是他故意引人怀疑,再借机博取同情的计策。”
“他太稳了。稳到臣不信他会在最关键的时候,忽然暴露这么多破绽。”
女帝眼底微动。
这一句,正是她心中最大的犹疑。
——沈靖州太聪明,太周全,从未露出半点不慎。
——可如今却接连“出事”。
她一度怀疑有人在陷害他。
可换个角度思考……这会不会,是他故意做给她看的?
他难得进京,就真的毫无准备,三番五次让人陷害吗?
展素低声:“他知道陛下多疑,便索性诱导您去怀疑‘有人设局’。而在这个怀疑的过程中,他自己便成了被害者,反倒脱离了真正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