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爹一听说京中闹了粮荒,就急得翻来覆去睡不着,担心你家买不上米面,还担心京中百姓饿肚子,想着反正咱们云城粮食多,所以就买了这么多,喊上我们一块来送粮食了。”杨田梅嘬了口热茶,说道。
一想到村长他们,为了他们日夜睡不着,还带着粮食辛苦赶路。
冯氏和李七巧的眼眶又热了,眼泪儿滚了出来,差点掉在脚背上。
“什么粮食荒,其实是先前粮商缺德涨价,要发国难财,不过已经被国师给收拾了,现在京中不缺粮了。”姜丰年怕他们担心,飞快解释。
村长他们是关心则乱,但一听原来是虚惊一场,可算能放心了。
“那就好,那就好啊!不然要真闹粮荒,多少百姓要饿肚子啊,我们巴不得是假的呢。”老李头也笑出豁牙。
小糯宝看着娘和二嫂都感动哭了,连忙揪起衣裳袖子,爬到她俩腿上挨个擦擦。
今个儿一团聚,大伙得掉多少“猫尿”啊,要是拿个盆接着,泪豆都能攒一筐。
很快,大伙就唠了好多村里的事儿。
这么久没见,姜家都对乡亲们过得咋样,好奇极了。
村长满脸骄傲,说起村里学堂扩建了,书桌都用上带雕花的了。
还有两户人家又添了新丁,几家翻修了屋子。
只是刘婆子家有些不好。
“菊娇前阵子在仙泉那边帮忙,和一个老男人看对眼了,那男的一大把岁数,比我小不了多少,但就因家里有个远亲是大官,把菊娇给迷住,寻死觅活喊着要嫁,说要去当贵夫人呢。”村长说起来,叹了好几口气。
本来,刘婆子也是要跟着一起过来的。
但是出了这种事,她哪里走得开,只能在家抹泪,不情不愿把闺女嫁了。
冯氏也不知该说啥,人各有命,菊娇就那性子,刘婆子都拿她没法子,外人更插手管不了。
这时,杨田梅和顾寡妇看到孙春雪的肚子,知道姜家要添个新子了,于是气氛一下又好了起来,都乐得问她怀几个月了。
孙春雪红着脸笑,“有四个多月了,还是糯宝最先看出来,才喊大夫来给我把脉的,不然我那时自己都不知道。”
杨田梅一脸羡慕,“怀上了好啊,也不知我啥时候也能有这福气,再生上一个,最好是个闺女,也省得小旺福仗着家里就他一个,整天捣蛋气我。”
冯氏说开怀了,索性也推推小胖丫,让她快帮田梅婶子算算,啥时能再有个小弟弟,或者是小妹妹。
小糯宝在大家伙怀里打着滚儿,刚还帮娘擦完泪珠,现在又得当个“送子观音”,只好捏着手指假装掐算。
大伙继续说说笑笑。
这一次,不用说,姜家定要留下乡亲,多住上些时日了。
而这时,老李头看到吴大夫在门口晃悠,突然想到什么,摸着一嘴豁牙,就冲了出去。
“你这个老家伙,说好给我安假牙呢?我等你等得好苦啊!”
看着这俩老头在门外追打。
屋子里的人都哈哈大笑,小糯宝更是乐得脚丫子都举过头顶,差点撅过去,从前在村里时,那种久违的快乐又回来了……
……
很快,乡亲送粮食的事,也传到了皇宫之中。
得知,村长带了七、八千粮食,千里迢迢,只为解城里的粮荒之急,穆亦寒不由大为感动。
裴老等人年俸过千,却只知发国难财。
而几个乡下人,日子才刚过宽裕一些,就能为国担忧,甚至不惜花自己的血汗钱,这是何等的人畜有别啊。
“普通老百姓,竟然舍得自掏腰包,买上这么多粮食,尤其还给送了过来,真的是了不起啊。”吴雀抱着一只大胖橘,都惊讶地感慨起来。
穆亦寒语气动容,“朝官眼里无国无民,农户却知忧心天下,能冲他们有这份胸怀,就应该大赏!”
第581章 糯宝戏弄小鸳鸯
于是,穆亦寒这就命吴雀动身,带上绢罗二十匹、首饰两匣、十套珐琅茶器,还有一柄万民楷模的铁券,前去姜家赏下。
说罢,他又忽然想起,整日围着自己转的的阿黎,此刻怎么不在了。
“对了,阿黎在何处?”
吴雀拿上旨意刚出门,春梅过来奉茶笑道,“阿黎已经快您一步,先去了姜家,听说有个姑娘在那里等他呢。”
果然,等吴雀带着赏赐赶到时,阿黎正和翠翠站在廊角处,一个脸红心跳,一个抠着衣角呢。
这一次,顾寡妇之所以要跟进京,除了是来看望姜家外,还有一个心头大事,就是小姑子的终身大事。
不久前,阿黎写的书信,已经送到了大柳村。
翠翠不识字,还是让自己侄子帮忙读了,才知道阿黎对自己的满满心意,她趴被窝想了一晚,第二天就告诉顾寡妇,她想要进京,和阿黎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