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房和厢房的加在一起,光是褥子就有五六条,不消多时,偌大的院子里,就全是螨虫晒死的味道。
没多久,李七巧从仙泉居回来,她揉揉老腰,和孙春雪一起下了地窖。
要把里面收拾出来,好腾地方,存放那两千斤萝卜。
窖里还有筐去年的陈花生,李七巧闻了下,觉得返潮了,索性就都拿出来,摊在院里再晒一遍。
“娘,这些花生不脆了,要不晒完去去味,就拿去榨油吧。”李七巧抹了把手上的泥,上来喘口气道。
冯氏戴着围裙,正把糯米、红豆、核桃往锅里放,她摇头道:“咱家光猪油都吃不完,就不要这点花生油了,不过这花生也别糟蹋了,要不娘给你们换个吃法,拿它们打了豆腐吧。”
一听说还有花生做的豆腐,李七巧和孙春雪都顿感新奇,忙过来一起搭把手。
小糯宝嘴馋地咽咽口水。
她等着八宝饭和花生豆腐,又忍不住调皮。
这就光着小脚丫,在晒了满地的花生上,踩来踩去,全当是提前帮娘“剥壳”了。
第193章 碰上敌人了
冯氏把饭蒸进锅,再出屋时,看到的就是满地果壳,还有个正蹦跶起劲的小奶崽。
她有点哭笑不得,只好拦腰托起闺女,朝小屁股上拍了下,又去招呼屋里。
“老大媳妇,老二媳妇,快出来把脚丫味的花生收了,再晒下去,有个捣蛋鬼可是要忙活坏了!”
小糯宝抻着小脖颈,笑得摇头晃脑,还挺骄傲。
看看这地上的果仁啊,全是她拿脚趾豆“剥”的,肯定给嫂子们省了不少劲!
李七巧眼里有活,捡好花生仁,不用冯氏再吱声,就直接拿去学堂前找磨盘去了。
磨碎、过筛、醒浆、做卤水……婆媳三人忙活了大半个时辰,白花花的豆腐可算是成型了。
花生豆腐可比黄豆制的,要滑嫩细腻许多,光是用勺子轻拍一下,整大块豆腐,就嫩得直盘子里打晃。
全家闻着这香味,都有点想流口水了。
姜丰虎上手戳了下,便啧道:“娘,这还真比咱平时吃的豆腐滑溜,咋跟妹妹的小脸蛋似的,让人想咬一口!”
李七巧一把拍开他黑手。
“去去去,就你还想咬糯宝小脸?我看你是又欠挠了。”
“嘿嘿,就那么一说嘛,我哪里舍得。”
冯氏听了不由哼笑:“行了别闹,咱抓紧炖豆腐吧,不然屋里那小馋猫好等急了。”
李七巧笑声应下,这就吩咐着姜丰虎洗锅生火,又把另一边的八宝饭,盛了出来。
花生豆腐不宜久炖,冯氏先做了个甜豆腐脑,又切了些猪肉,弄了个肉沫炖豆腐。
余下的则裹上蛋液,放到油里煎了下,外酥里软,刷辣酱或是撒白糖,凭着各人口味去吃。
小糯宝捧着碗甜豆腐脑,低头直瞅,这下可算知道,啥叫白如凝脂了。
她小嘴刚凑上去,一个吸溜,豆腐块就滑进了口中。
豆腐软嫩无比,都在嘴里打滑哧溜,小糯宝几乎不用嚼,抿上两口便化开了,简直唇齿生香。
小家伙连着吃了两碗,又拿白糖拌了些八宝饭,吃得小嘴可甜。
饱了后,就抱着圆滚滚的肚皮,倚在冯氏的膝盖上,想打瞌睡了。
夏日里,就连吹过的风丝,都是裹着热气的。
冯氏热得直扯衣襟,翻出刚买的凉席,把小糯宝放上去躺。
姜丰年也拿了把蒲扇,轻轻扇在妹妹身边,怕给这小心肝热出痱子。
“呼呼~”天儿虽燥得慌,可有了娘和哥哥照顾,小家伙睡得倒也香甜。
在微微鼾声中,冯氏和姜丰年念叨着丰泽,小声嘀咕起来。
“也不知老三和萧公子,现在身在何处。”冯氏眉眼闪过忧色:“娘是既希望他俩能守住府城,但又怕他俩……真和鞑子遇上,这两天夜里时常想着,有时都睡不踏实。”
盼着儿子能够成事,可又生怕他会伤着分毫。
为母之心,正是如此,冯氏难免煎熬。
姜丰年这做大哥的,也是一样,他思忖着安慰道:“娘,丰泽和萧公子都离家六七日了,估计去京城报信的人早就到了,算着时日,朝廷也该派人到府城,只要朝廷的兵将到了,他俩也就能回来了。”
“但愿吧。”冯氏想再说点什么,又怕一语成谶,只好叹气摇头。
姜丰年心里也很焦灼。
不过当目光落在糯宝脸上时,他神色又莫名一松。
“娘,不怕,咱家不是还有妹妹吗,只要有糯宝在,就算遇到天大的事,咱家人都能逢凶化吉!”姜丰年语气坚定起来。
这话像是颗定心丸,冯氏听了也不由舒了口气。
她对着糯宝光滑的小脑门,连亲几下,眼里露出希冀:“是啊,咱家有这宝贝疙瘩在,娘就啥都不用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