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糯宝可不愿意看书。
她才多大点啊,正是该吃了睡,睡了吃的年纪啊。
于是小家伙手脚并用扑过来,把箱子“啪”的盖上。
又是一阵撒娇打滚,可算是让哥哥们把书搬去了地窖,留着过几年再说吧。
……
眼下韩公子离开了,不过这萝卜的生意,还需得继续。
毕竟姜家估摸着,今年能出四千斤萝卜。
而韩公子所需只有三千,那么另外一千斤,便是由姜家自己来卖了。
过了三五日,姜丰年他们哥仨,就又拔了百余斤出来。
于是一家人坐在炕上,合计了一下,冯氏打算,先拿个几十斤,去集市上试试水再说。
波斯萝卜味道独特,自然不愁买家。
只是这价钱定为多少,却得好好琢磨了。
姜丰年坐在炕沿上,摩挲着下巴:“一个萝卜就能有一斤了,城里的百姓不比韩公子,未必舍得花两百文买个萝卜。娘,要不咱卖便宜些,就它八十文如何。”
其实八十文一斤,于普通百姓而言,也已经算贵的了。
可冯氏却立马摇头,语气很是坚决。
“不行,这不是赚多赚少的事,咱卖韩公子两百文,卖旁人却八十文,若让韩公子知道了,人家该怎么想。”
虽说韩尚出价大方,是有意让利。
但他们姜家也不能太不顾及,做人做事还是得周全。
“大哥,既和韩公子定了两百文,就不好再便宜了旁人吧,不然,像是拿人家韩公子当冤大头似的。”李七巧心思细腻,小声说了几句。
姜丰年没想那么多,这时反应过来,他一拍脑门:“是我想得不周全了,娘和弟妹说得对,那看来这价钱,还是不能低了两百文啊。”
冯氏很稳得住,果断点头:“听娘的,咱家东西好,就值这个价,只管按着两百文卖,就算卖不出去,咱家也不怕。”
毕竟,光是从韩公子那挣的六百两,就足够对得起这二十亩的付出了了。
余下的一千斤,就算不能全部卖光,大不了自己留着吃,再分给乡亲们些,反正好东西绝对不能降价。
有了娘的拍板,姜丰年他们心里也踏实了,这便打算,午后就带去城里卖卖看。
只是,还未等他们动身,就有两位商贾模样的男人,先一步来找波斯萝卜了。
来的二人容貌富态,一进门,就恭敬得不行,直朝冯氏作揖。
“这里可就是大柳村的姜家?”
待得到确认后,二人立马激动道:“太好了,可算找到你家了,赶了三日的路,我们就怕走错地儿呢!”
冯氏不由发愣。
“你们二位是……”
对方赶忙解释:“我们是打京城来的生意人,常年走水路去江南做生意,此番是想买些波斯萝卜,不知你家能否卖我们两百斤?”
冯氏神色惊讶得很。
萝卜还没拿去市集,怎的就有人提前知晓了?
“你们怎知我家有这萝卜?”她忍不住好奇。
见冯氏还一无所知,其中一位笑得和善极了:“还不知道吧,眼下,你家萝卜在京城,可是都出了名了!”
“我们是听闻前几日宫宴上,波斯萝卜成了抢手货,宫里贵人们都吃得直夸口,所以才慕名而来,想带去南省卖个稀罕啊。”
皇宫之中,从无小事,哪怕是国师多泡两次泉浴,小皇帝多吃几块点心,都会成为全京城的风向标。
一经传出,便要引来无数追捧。
先前的宫宴上,波斯萝卜一出场,便成了全场宠儿。
得知是姜家所种,宋老更是卖力夸赞,引得皇亲重臣纷纷求赏,从宴会上各带了几个回去,如获至宝一般。
此事已在京中传开,商贾们都看到商机,有门路的便跟韩尚打听了来处,正急着朝大柳村赶来。
在听闻自家萝卜,竟得了皇亲国戚们的追捧,姜家人都按耐不住心底雀跃,直振拳高呼。
“竟还有这好事!”
“看来余下的千斤萝卜,咱也不用去市集上受累了,只等着商贩们上门来吧。”姜丰年高兴地直咧嘴。
孙春雪更是不住点头:“刚才那俩人就要两百斤,这么说,用不了几天,咱家的萝卜就能被收完了!”
话虽是如此,但冯氏心中动了动,却另有打算。
她看得长远些,觉得若是对方要多少,便卖多少,反倒显得自家着急,也容易让这萝卜掉了价。
况且,卖的时日久些,才更容易打出名气来,方便来年扩大这萝卜生意。
于是冯氏很是沉稳,再去回应那两位生意人时,只答应卖八十斤给他们。
且一斤萝卜要两百二十文,稍稍抬了点价。
那两位富商觉得斤数太少,本想再磨,可见冯氏语气果断,便也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