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三日,孙春雪在娘家打苞谷、劈柴火、给老爹端屎端尿,啥活儿都一肩挑。
时不时的,还要被侄子白光宗薅着头发,打上两拳。
孙春雪以为娘疼自己,也勤快得很,从不抱怨。
等到农活都干完了,白氏也舍不得她在家里多吃粮食,就给她往大柳村撵。
闻着孙春雪怀中的鸡屎味儿,等她走后,白氏的儿媳妇奇怪道:“娘,那不是我去年拉肚子时配的药吗,里头有鸡屎藤还是啥的,咋让你闺女拿回去了。”
白氏得意地搂过白光宗,哼哼道:“你懂啥,只要她回去都给吃了,我大孙子定娃娃亲,还有念私塾的银子,就都有了。”
八十文配的一大包药。
三两银子卖给闺女。
值!
至于外孙子嘛,白氏翻翻白眼,她才不替闺女着急。
横竖嫁出去的都是赔钱货。
一旦有了自己孩子,还能想着娘家?
还是先给娘家贡献贡献再说吧……
……
轰隆隆!
晌午前后,天边忽然响了声闷雷。
大柳村终于下雨了!
第19章 天降甘霖
这雨下得最急时,正巧被孙春雪赶上,她被浇成了落汤鸡,回家时累得睡了大半日。
为了这场甘霖,乡亲们都高兴坏了。
村长更是激动到连烟斗都摔了。
他带上满满一筐菜蔬,冒着大雨,就急着往姜家来送。
“下雨了,姜老三家的,你闺女那天说的可真准,说是七天后来雨,还真就来了!”村长戴着蓑笠,也遮不住笑出来的褶子。
冯氏也正欢喜:“这下可好了,您家的菜地不用愁了。这场雨水够足,把咱村的地都能给浇透,等来年开春,播种时就省事儿多了。”
村长本想进屋抱抱小糯宝。
好好稀罕下这好丫头。
可又怕自己身上湿,再给孩子弄不舒服了,才只好忍住没去。
他是真高兴啊。
原以为那天,小糯宝只是说来哄他,是个嘴甜的丫头,乐一下就完了。
可没曾想,现下不仅应了这丫头的吉言,而且连一天都没差。
正正好好就是七天!
这简直就是全村的及时雨啊。
村长越想越觉得,这孩子绝对是个有福的丫头疙瘩,可得给护好了。
临走前,他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冯氏,你家闺女我是打心眼稀罕,以后要是有谁敢欺负她,那就是欺负我,你只管来找我做主,我老头子绝不能忍!”
冯氏巴不得多个疼闺女的,她笑得合不拢嘴,赶紧应下。
等村长走后,她打开大筐一看,里头除了村长家种的菜外,还有拿块深蓝色麻布,裹着的一小包鸡蛋。
冯氏都给好生收进坛子,留着给闺女蒸蛋羹吃。
这雨说来下得也是巧。
唯独只降在了大柳村这一片。
周围村子的村民们,看着盘旋在大柳村上空的阴云,一个个等得都望眼欲穿了。
“咋回事?”
“这云咋还不挪地方了?”
“雨只可着一个地方下啊……”
“大柳村还真是奇了,就他们有雨,唉,咱村咋还不下啊。”
其他村的乡亲盼了许久,也没有盼来这场及时雨。
有的实在忍不住,就去大柳村找村长问了。
“你们村,是不是找啥人做法了,咋的就你们下雨了?”
村长拿着烟锅子,刚要点上,又眯眼笑着给放下。
“这个啊,天机不可泄露。”村长故弄玄虚地摸摸胡子。
哪有什么做法?
都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他们村的冯氏收养了个闺女,攒了福报,所以村里才来雨了!
不过这有福的丫头疙瘩,是他们大柳村的,可不能让外村给惦记上。
久旱后的甘霖,给大柳村带来许多欢乐。
待一场丰沛的雨水过后,干涸的水沟变得充盈,村里的孩子们围着水沟打水仗、抓蚯蚓,一个个玩得那叫一个尽兴。
只有姜家二房不知咋的,好好的大宅子突然漏了雨,上到姜老太太,下到姜芝芝,全都染了风寒。
躺在家里烧得直说胡话。
傍晚,小糯宝换上了新做好的小鞋,踩着院里的雨水,正吧嗒吧嗒地试着脚感。
这时,丰景和丰苗拎着四个大桶,就兴冲冲跑回来。
冯氏抱起闺女,低头一看,就见里头有东西往外直蹦,竟全是新鲜的小鲫鱼,每桶足足有三五十条!
“鱼哪来的?”她忙问道。
姜丰苗被溅了一脸水花,抹了两把还直乐:“娘,我和四哥在村口大水沟抓的,那里水都满了,不知咋的全是鱼!”
“嗯呢,我和老五抓了好几桶,村里其他人也正在抓呢。”丰景也难得笑得开怀。
冯氏顿时惊喜不已:“快拿进家,趁还新鲜,今晚先做个辣鱼锅子就苞米饼,再炖个鲫鱼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