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平日里,往来书院送礼的人不少。
可真到了紧要关头,那些个大户人家,连自家府上的吃水都保证不了,哪里肯来接济私塾,一个两个的,都纷纷把孩子接回府上去,便没有下文了。
倒不如姜家一个庄稼户,这般艰难关头,竟还能想着书院。
韦院长再回到上屋时,他一脸感激,对着姜家人,就是深深作揖。
“多谢各位雪中送炭了。”韦院长坐下后,眉眼带着欢喜:“有了这几桶水,孩子们的宵夜起码有水煮了!”
见他高兴,小糯宝忙拽拽娘的袖子。
冯氏心领神会,这就照着闺女的心意道:“院长尽管敞开了用吧,等过两天,我家再来私塾送两趟水,让孩子们也能擦洗下身子,不至于太过窘迫。”
韦院长激动握拳。
赶紧又连声道谢。
待姜家人喝完茶水,离开书院后,韦院长回想起小糯宝的天真软萌,又想想冯氏的一脸质朴。
他这就拿出书院的成绩册子,手指在最前面的几名划过,最后落在姜丰景的名字上。
“这成绩,很不错,除了算数,其他都在前三。”
“学子的成绩虽固然要紧,但品行和家风更为关键,有那样的家人,想来这孩子也错不了。”韦院长亮了眼睛,低声喃喃。
他这就修书一封,定下了今年韦氏书院,仅有一个的童子试科考资格!
“姜丰景!”韦院长在红批之下,郑重写下了这三个字。
第105章 老四的好消息
此时,姜家人还正坐着驴车,往大柳村赶呢,哪里知道韦院长的决断。
小糯宝四仰八叉地躺在娘的怀里,像是感应到了什么,小嘴一嘟,就憋不住笑。
四哥那边,有好消息!
冯氏看闺女呲出了小米牙,笑得哈喇子直往外淌,便捏了捏她脸颊肉。
“这乖宝儿,不知又在想啥呢,也不跟娘说说,让娘也跟着乐会儿啊。”
小糯宝抹了抹口水,咯咯笑着晃了脑瓜。
她才不说呢。
要给娘留一个惊喜!
接下来几日,姜家每隔一天,便去给书院送一趟水。
学子们憋了好些天,终于能有多余的用水水擦擦身子,都高兴极了,直把藏在枕头下的零嘴分给丰景,算是孩子们之间最好的感谢了。
韦院长看他们洗得一头湿发,在院子里疯跑,清冷的脸上,不由露出几分无奈。
“一群皮猴子,平时脚臭得都能把蚊子熏跑,也不肯沐浴一次,现在赶上缺水了,反倒知道爱干净了。”他低声吐槽。
一旁的小厮笑道:“院长,这就是孩子啊,越是缺啥,越想要啥。”
韦院长的眼底拂上温柔:“嗯,也对。”
“不过,这还得多谢人家姜家,肯在最难时帮衬咱书院啊。对了,待会儿晚读前,记得把姜丰景叫到我书房里来,我要有话和这孩子说。”韦院长眸色清亮。
……
“娘!”
“太好了!”
“韦氏书院一年就一个的童子试名额,给咱家老四了!”
中午前,一声激动的大喊,穿破了微微燥热的空气。
姜丰年刚一跳下驴车,来不及把驴拴好,就直冲进院。
冯氏正在淘米,打算晌午做个二米饭吃,一听这话便放下水瓢跑出去。
“老大你再说一遍?”
“啥童子试?”孙春雪这时也出来,一脸惊讶道:“咱家老四本来就是童子啊,咋的,这事儿还用得着书院再试一次?”
姜丰年刚要脱口而出的话,顿时哽在了喉咙里。
“……”
小糯宝躺在窗台上啃脚丫,差点笑喷过去。
“大嫂,大哥说的,不是那种童子。”李七巧尴尬地止住笑:“童子试是专门给十岁以下学子,弄的一种科考,是咱们南纪国选拔神童用的。”
说罢,她又惊喜道:“而且这考试资格可不是人人都有,得是由有条件的书院,专门推举才行呢。”
“原来是选神童啊?咱家老四吗,选上了吗?”孙春雪实在不懂,语气一惊一乍的。
冯氏只好把她嘴巴先挡上,看向姜丰年:“老大媳妇你先别插嘴,快让老大说说是咋回事。”
姜丰年一得知此事,就急着回来让全家知道,嗓子都渴得快要冒烟。
他忙进屋先舀了半瓢水喝下,浇灭了嗓眼里的灼热,这才抹干净嘴巴继续说话。
“上午我去私塾送水时,是老四跑出来跟我说的。”姜丰年激动地搓着手:“他说韦院长昨天找他了,已经给他报了童子试,今年韦氏书院的推举人选,就是咱家丰景了!”
冯氏的心底扑通直跳。
她紧张得直捋衣角:“……一年就一个的名额,真给咱家老四了,这么说,咱丰景小小年纪,也能参加科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