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种田从朝九晚五开始(46)

作者:焦点点 阅读记录

杜杏儿看过去,来人是个陌生的年轻男子,靠着原主的记忆,杜杏儿想起来,这人名叫袁业康,是村里袁家的二儿子,跟他们家似乎从来没什么交集。

“找谁?”杜杏儿问道。

袁业康笑笑,“我是来找你的。”

“嗯?”

来找她的,她跟袁家也不认识啊。

刚好此时余氏从屋里出来,见到袁业康,招呼道,“业康,你咋来了,进来坐,在门口站着干什么。”

“不了婶子,我不坐,我来就是想请杏儿姑娘帮个忙。”袁业康道。

“帮忙?”余氏奇怪道,她家杏儿能给别人帮什么忙。

“那不是我儿子马上要办满月酒了,家里就想着给小孩绣身新衣服,可我媳妇是个不会绣花的,上次我跟我爹田里看到杏儿绣的东西,绣的可好了,就想着能不能帮我们给小孩绣身衣服。”袁业康道。

“嗨,这事啊,杏儿你就去帮帮忙。”余氏道。

杜杏儿也很乐意,她刚愁找不到学生,袁家就送上来门来,岂能辜负。

“衣服料子买了吗?”杜杏儿问道。

袁业康道,“买了,没生的时候就准备好了。”

杜杏儿跟着袁业康到了袁家。

袁家在村里也算是比较穷的一户了,大体实力和曾经的杜家差不多。

袁业康这个媳妇是别人家的养女,干活很行,但是刺绣这类精细活就不会了。

袁业康的媳妇魏桂芬正在屋里坐月子,杜杏儿一进去就觉得暖暖的,屋里还烧了个炭盆。

春日风凉,家里人不敢掉以轻心。

魏桂芬看见杜杏儿来了,神色有些奇怪,“杏儿来了,我是个手笨的,啥也不会,麻烦你了。”

“杏儿绣的可好了,你别担心。”袁业康高兴道。

只是魏桂芬看上去心情就没那么好了。

杜杏儿刚坐下没多久,魏桂芬就以屋里不能待太多人为由把袁业康赶了出去。

“你们买的布料和线呢,我想先看看。”杜杏儿道。

原本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问题,可魏桂芬的态度却奇怪起来,她警惕地看了杜杏儿一眼,“我跟康哥已经成亲了。”

杜杏儿:“…”她知道啊,村里谁不知道呢。

“你没机会的。”魏桂芬道。

“…”

魏桂芬这是,怕她抢丈夫。

杜杏儿真的很想说,她的眼光还是很高的,袁业康这种也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好吗。

坐月子的人,都这么胡思乱想吗。

“我知道,我也从来没有这种想法,来这里,纯粹就是为了给小孩做身衣服的。”杜杏儿耐心道,产妇可能心里就是比较容易失衡,应该理解。

“我…不会绣花,康哥定然是嫌弃我的…”魏桂芬低着头,伤感道。

杜杏儿简直束手无策,谁能告诉她,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才好。

“那个,刺绣也是可以学的,你要是愿意,我可以教你。”杜杏儿道。

“学?”魏桂芬抬头看了杜杏儿一眼,复而低下,“谁肯教啊。”

杜杏儿不理解了,绣花不是基本技能吗,为什么不肯教。

正想着,门敲响了,外面传来袁业康的声音,“杏儿姑娘,不好意思,家里的针线料子都在我娘屋里。”

原来袁业康以为东西在他们房里,才把杜杏儿带过来,谁知东西其实在他娘吕氏屋里。

第34章 再收一个徒弟

吕氏是个胖乎乎的妇人,笑起来两眼眯成一条线,十分和气的模样,“杏儿,真是麻烦你了。”

杜杏儿结果吕氏手里的东西,绣花没什么麻烦的,只是现在魏桂芬对她的态度有些不妙。

“我以前也没做过这些,具体做成什么样,我得去跟桂芬商量一下。”杜杏儿道。

“是了,还是你想的周到,我给你烧碗茶来。”吕氏道。

“不用麻烦了,婶子,我坐坐就走。”杜杏儿连忙拒绝,这地方的茶实在是不好喝。

吕氏没再坚持,目送杜杏儿去了魏桂芬的房间。

眼看着人进去,吕氏也不再笑,对袁业康道,“你找杜杏儿来,成不成。”

吕氏没有见过杜杏儿的绣工,只是听袁业康说杜杏儿的绣工好,加上当家的也这么讲,才同意让杜杏儿来做。

只是她对于杜杏儿的绣工仍有疑虑,两个大男人,哪里懂得看什么绣工,她还是得做两手准备才好。

屋里。

杜杏儿拿着布料和丝线再次进来,魏桂芬见她又进来,顿时紧张起来。

见此情景,杜杏儿在心中哀叹,收个徒弟不容易啊。

“桂芬,我预备教你绣花,你可愿意跟着我学?”杜杏儿柔声问道。

“你教我?”魏桂芬有些难以置信,“我手笨,只怕是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