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种田从朝九晚五开始(442)

作者:焦点点 阅读记录

杜杏儿知道余氏思想古板,因此她的话从来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但这一次,杜杏儿还是想耐着性子给余氏解释一次,毕竟兹事体大。

“娘,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你应该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没有了国家,我们这些小家又如何存续呢?”

说完,杜杏儿发现余氏的表情没有刚才那样决绝了,便接着说道:“我既然有能力,就要为国家做些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虽然余氏作为农妇识的字不多,但杜杏儿说的这些道理她还是知道的。

沉默了一会儿,余氏终是点了点头,“你说得对。”

杜杏儿原以为这就是结束,没想到余氏接下来又提出了异议。

“可是,现在你毕竟是闻家的人,万一你的公公婆婆反对,你也不能随心所欲吧?”

虽然余氏的话也有道理,但杜杏儿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娘,这你就不用担心了,不管他们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自有办法。”

第二天,余氏专门去找了闻江氏,和她说了自己的想法。

闻江氏听了后,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光芒,“可以啊,杏儿,你的想法很好,对于边关的将士们来说,这是雪中送炭啊!”

由于制作御寒衣物所需的资金很大,再加上杜杏儿对这事还不是很了解,闻江氏特意让下人去书房把闻仲天叫了来,让他给一点意见。

闻仲天得知她们的计划后,又是一顿夸。

“这想法不错,连我都没想到,虽然你只是女子,但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说话时,闻仲天的眼里满是赞赏。

“哪里,比起在边关奋勇杀敌的将士们,我想做的这点小事不算什么,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罢了。”杜杏儿谦虚道。

接着,闻仲天就和杜杏儿说了些她需要注意的地方,譬如这御寒的衣物要达到什么标准,用什么材料最好,还有要如何运过去。

简单提了几点后,闻仲天继续补充道:“这件事想要办成还是颇为不易的,若是你之后遇到了什么麻烦,大可派人来问我,我一定全力解答。”

杜杏儿马上重重地答应了一声。

本来她抱着要说服公公婆婆的准备,但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支持她,还给她提供了许多帮助,这让杜杏儿瞬间信心满满,什么都不怕了。

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要把这事做成。

因为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事,是闻家的事,也是一个国家的事。

在筹备够原料后,杜杏儿马上就遇到了难题:京城的裁缝不够,很难突然间调集这么多的人。

杜杏儿算了算时间,如果按照现有的产量,做好这批御寒的衣物至少要一个月时间。

如果按这个速度,别说将士们能不能用上,估计战争都早已结束了。

毕竟战局千变万化,将士们根本就等不起。

这个问题让杜杏儿寝食难安,京城里几乎所有的裁缝都加入了缝制大军,他们还能去哪里找人呢?

难道去外地吗?可是这来来回回运输的使劲也要很久,根本就不现实。

想了很久,杜杏儿终于找到了一个不算完美的办法:让京城里会缝制衣物的大家夫人加入缝制。

这是有她的考量的,大家夫人的丈夫大多在朝为官,对朝廷有着责任。

只要宣传得得当,杜杏儿相信大多数夫人都不会拒绝的。

而且,杜杏儿为了做出表率,自己也会加入缝制。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杜杏儿就让下人们把消息带给了各位大家夫人。

除了强调缝制衣物的目的是为了边关战士,杜杏儿还让他们强调,她自己也在闻府中缝制衣物。

一开始那些大家夫人都是持怀疑的态度,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女子做出过这样的事情,毕竟大家的媳妇都忙于打理家业,很少亲自处理这些小事。

无奈之下,杜杏儿只好传出话,她们可以来闻府亲自看一看。

直到她们见到挺着大肚子的杜杏儿正在缝制衣物,那些大家夫人终于信服了。

这样的号召力非常不错,很快就有很多大家夫人应声而上,加入了缝制大军中。

在大家夫人们加入的第二天中,杜杏儿特意算了算产量。

令她惊讶的是,这一天的产量就抵得上之前好几天的产量了,简直是质的飞跃。

杜杏儿顿时又充满了信心,要不了多久,衣物就可以做好了。

第334章 一鼓作气

杜杏儿做的这件事牵扯到了几乎京城里的所有大门大户,因此这件事没过多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那些百姓们听闻杜杏儿一位女子都能有如此壮举,纷纷对杜杏儿表示钦佩,别的高门贵族只知道自己享乐,可杜杏儿不一样,她能为家国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