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种田从朝九晚五开始(119)

作者:焦点点 阅读记录

“你小子,有心思就说啊,憋着干什么。”杜永正道,他真是白操心,人家孩子原来早就有想法。

“爹,现在杏儿的事有着落了,要不我明天跟姜氏那边通个气,看看人家的看法,要是没问题就早点把这事定了。”余氏道。

“行,你放手去做。”杜青山颇为感慨,“这一转眼,家里喜事连连,哈哈。”

鲜少能看到杜老爷子这么开心,大家看了也高兴。

“娘,我觉得邵家那边肯定没问题,既然时间提前了,咱们也不能亏待人家姑娘,这聘礼——”杜杏儿本想说,要是家里的钱不够,她也可以出一些。

不过余氏很快道,“知道你跟蓉蓉关系好,放心,给笠哥儿娶媳妇的钱爹娘早就预备好了。”

家里有男孩可不得早做打算,虽然上次因为汪小玉的事损失了一些,可是底子还在。

邵蓉蓉也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姑娘,大家都很喜欢,怎么也不会亏待了的。

杜杏儿看杜笠一语不发,打趣道,“怎么不说话了,你平时话不是挺多。”

杜笠红着脸,道,“我自己攒钱了,二两银子。”

杜杏儿有些意外,这小子闷声不响的居然攒了二两银子,他怎么挣来的。

儿子能够挣到钱,杜永正很欣慰,“你那钱就留着自己用吧,家里不至于给你成亲的钱都拿不出来。”

杜笠还想说什么,不过被杜杏儿打断,“好了,你就听爹娘的吧,一旦成了亲,要用钱的地方一大把,别以为二两银子多,要是想送小孩念书,根本不够花。”

“念书?”杜笠还真没有想到这层。

“当然要念书,人怎么能不念书,你难道想让你儿子一辈子种地,念过书,即便考不上功名,去铺子里当个账房先生之类的不比种地强。”杜杏儿道。

这一番话把桌上的人都说愣了,是啊,种地有多累,每个人都深有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天气炎热的时候,汗如雨下,皮肤晒得生疼,下地如同上刑,若是可以他们实在不想孩子再受这些苦。

杜杏儿道,“笔墨纸砚有多贵,你也知道,要想摆脱劳苦的命运,只有读书一条路。”

杜家人都是农民,或许想不到这些,但杜杏儿觉得有必要跟他们说清楚。

“可这读书的花销太高了。”余氏叹了口气,他们也知道读书好,但又有几户人家供得起读书人呢。

“这…”杜杏儿想到手里的菜谱,“总会有办法的。”

“杏儿说的有道理,我在外跑商多年,书是不会白读的。”闻骁道,碍于身份他没有办法讲太多,但他深深赞同杜杏儿说的每一个字。

真是没有想到,杜杏儿一个乡下丫头,竟然能有这样的见地。

“你说的对,我要努力,不能让我的小孩还过这种日子。”杜笠被杜杏儿的话点燃了斗志。

“咳,你也别太激动,先把人娶回来再说。”杜杏儿道。

“就是,”余氏笑道,“我明日就去…不,我今日就去跟姜氏通个气。”

事实上,余氏跟姜氏的通气很顺利,姜氏早就为邵蓉蓉的婚事头疼不已,一听余氏的话,十分激动。

杜笠那孩子她是了解的,正直善良,若是娶了蓉蓉,肯定会对女儿好。

她几乎没有半分犹豫就答应了,至于婚期略显仓促,姜氏觉得不是大事,两个孩子既然两情相悦,早点把事办了也好。

第89章 下聘

长幼有序,杜杏儿的婚事总要先定下来,杜家才好跟邵家开这个口。

余氏把闻骁叫过来商量,闻骁的意见是,尽快抓紧时间,否则只怕邵家那边会有意见。

杜永正和余氏也是差不多的想法,时间紧急,几人决定把时间就定在明日。

虽然都是一家人,但形式上的东西还是要走一走,更何况现在村里人的眼睛都盯着杜杏儿的事,想看看所谓金子究竟拿不拿的出来。

闻骁一早便跟邵家的车去了镇上,买了不少东西,大包小包提着。

同车的人好奇问了两句,才知道原来是闻骁下聘用的。

这可出乎所有人意料,在得知闻骁下聘的对象是杜杏儿之后,大家看待闻骁的目光都暧昧了起来。

当初闻骁住在杜家,名义上是杜杏儿的远房表哥,可现在住在家里的表哥提亲,总感觉两人之间似乎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更有甚者,拐着弯地打听,两个年轻人是不是闹出什么事来,所以才急着成亲。

当初杜杏儿说的大话在前,所有人都等着瞧杜杏儿能找个什么样的男人,没想到最后竟然是闻骁。

对此,闻骁的解释是,他们家跟杜家已经隔的很远,本质上来说已经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而且两人小时候长辈就半开玩笑的定下婚约,所以他才会投奔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