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安和大丫将摊位收拾好,摊车照样存放在笔墨斋。
送走了郭喜安她们,钱贵笑嘻嘻地来到柜台,端走了自己的那碗凉粉,见着旁边的那碗肥肠,他顿住了要离开的脚步。
猪下水他也吃过,那味道还真是没什么好吃的,往常他是看不上这种东西的,可面前的这碗明显和他以前见过的都不一样,那油亮的色泽,凑近了的淡淡卤香味,无不昭示着它不一样的味道。
“老爷,给您煮茶的炉子还旺着呢,趁火,我给您把这菜也热了吧?”
陶老坐在竹椅上手握书卷,抬眼瞧着他这副殷勤的样子,哪里不晓得他的心思,拿着书卷的那只手隔空点了点他,“你这馋猴,什么吃食搁你手上,都放不得一刻。”
钱贵嘻嘻地笑,自家老爷的脾性他最是知道,才不会因为这点小事生气,龇牙道:“小的还不是就随了主子您,就是有这好吃的毛病。”
“嗬,倒是我教你的了?”陶老失笑。
钱贵嘿嘿笑着,见他默许,端着碗去热了。
这火炉子就在侧后方的一个小隔间里,钱贵找来了一个稍大些的锅,将碗隔水放进锅里,就这么用水给它蒸热。
笔墨斋面积本就不大,那小隔间只是用屏风隔出来平日休息喝茶的地方,并不是完全密封的,这会儿水热了起来,那卤肥肠的香味也飘散开,充斥在这平日只有书墨香和茶水香的笔墨斋里有些诡异。
陶老却是浑然不觉,现在离吃晚饭的时间还早,他本是不饿的,被这香味一勾,肚里的馋虫也被勾了起来,他起身往小隔间走去。
尝了一口所谓的这肥肠结子,陶老惊异地睁大了眼睛,这味道还真是不错,满满的卤香味,肥肠也被炖得软耙,还吸满了卤汁,一口下去,个个爆汁。
一碗肥肠,很快就被两人分吃完了。
“喜安姐的厨艺可真是不错!能把这遭人嫌弃的猪下水做得这么好吃。”钱贵举着筷子还有些意犹未尽,“就是分量少了些,有些不够吃。”
那一大碗的分量可不算少,陶老也是有些恋恋不舍的放下筷子,斜睨了他一眼:“明明是人家送给你老爷我的,你这厮倒是不客气,吃得比我还多。”
钱贵冤枉:“明明是老爷你吃得更多......”
第67章 卷粉
郭喜安带着大丫离开笔墨斋后,先去了钱庄存钱,今天共卖了九百多文钱,再加上昨天用剩下的三百多文,郭喜安数出一千文,换算出来也就是一两银子存入钱庄。
看着自己银票上的数额又大了些,郭喜安心情前所未有的好。
家里的粮食暂且是够吃的,郭喜安只买了些挂面回去,这一段日子以来,每天早上的早餐要么是红薯,要么是面糊糊,她早就吃腻了,这挂面下起来省事又方便,用来煮早餐再合适不过了。
她昨天还买了五斤大米面,原本是想要尝试做米粉的,回家才发现家里没有合适的工具,她便又从镇上买了一个六层的蒸笼和十个扁平的大盘。
便带着大丫准备回村了。
到镇口时张大头还没到,两人等了一会儿,直到申时末才见着他赶着牛车姗姗来迟。
“今天这么早就卖完了!”张大头跳下牛车,有些讶异地问,昨天他来得早等了许久,今天特意来晚了些没想到她们已经卖完了。
“是。”郭喜安手里抱着蒸笼,笑着道:“今天生意要好些。”
“那感情好。”张大头也很为她们高兴。
回到村子的时间也还早,到家时,郭喜春正准备做晚饭。
郭喜安放下背篓进厨房准备帮忙,郭喜春却拦着她,“你累一天了,就歇着吧,晚饭我来做就行。”
见姐姐态度坚决,郭喜安便也作罢,坐在灶下给她看火,一边询问:“老程家那边今天有过来闹事吗?”
郭喜春摇头,“没有,我还带着孩子们去李大娘家坐了会儿,探听了一番,昨天刘氏来我们家的事村里没有人知道,老程家那边应该是没有透露出风声。”
郭喜安冷笑一声,“算她们还有点脑子。”又对郭喜春交代道:“以后凡是老程家的人过来,无须和他们客气,大扫把打出去就是。”
昨天刘大花和杨香琴走后,郭喜春已经从郭喜安那里知道她们想要大丫嫁的刘大志是个什么样的人,当场就被气得掉了眼泪,恨不得提着木棍冲上门去和刘大花她们拼命。
她们竟然想要这样作践自己的女儿,实在是欺人太甚!
将菜刀狠狠剁在菜板上,郭喜春的脸上是从未有过的狠厉,“放心吧,她们若是还敢来打大丫的主意,我就是拼了命,也要让她们讨不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