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即就直接回绝了王媒婆,虽然没看中这一家,但郭喜春一直对这事上心着,这些日子一直在暗暗留意着合适的人家。
好在朱重也关心大丫,知道妻子的心思,他虽是个大男人,但家里一直住在镇上,认识的人也不少,对相熟的人家流露出那么几丝意思出去,大家都知道他们家有个适龄的女儿了。
而向佑向泽的争气,也让更多人注意到他们家,其实这些日子以来,上门的媒婆不少。
郭喜春这次看中的这家,倒不是专业媒婆上门介绍的,而是朱重族里的一位婶子介绍的,男方家里也是镇上的,是户老实的人家,那小伙子郭喜春也看过,干干净净挺老实的一个人,就是家里穷了些,他家爹很早就病逝,是老娘把他拉扯大的,母子两个相依为命,全靠小伙子每天走家串巷地卖饼为生。
家里生计虽然困难些,但郭喜春更看重的是对方人品,只要小伙子踏实肯干,大丫嫁过去,夫妻齐心,总能把日子过好的,而且都在镇上,两家离得近,他们娘家人也能照看到。
郭喜安听了对方的条件,却是有些不满意:“姐,听你这么说,也不算是很好的人家啊,虽说人品更重要,但咱们大丫又不差,这户人家听起来条件也太困难了些,家里还有个生病的老母亲,经常要卧床的,说得难听点,大丫要是嫁过去就得伺疾,家里经济情况本来就不好,要为生计操持,还得照顾生病的老人,这算什么好归宿,不好不好!再看看吧!”
不是郭喜安势力,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疼,别说现在了,就是前世的现代社会,嫁人都是关乎女子一辈子的人生大事。
特别是在这个女子为附庸的时代,可以说是决定了一个女孩子的后半生,自然要慎之又慎。
再说了他们家现在又不差,大丫一直都是家里最懂事的孩子,郭喜安打心眼里偏疼这个外甥女,她把这孩子养得这么好,可不是要让她嫁到别人家去吃苦的。
郭喜春却是有不一样的想法:“伺候公婆本就是为人媳的本分,女孩子将来嫁去哪家都是避免不了的,我是想着这家虽然穷了些,但也是受了父母的拖累,小伙子是个勤劳能干的,只是家里老母一直生病,存不住钱,以后成了亲,我们多帮扶一下,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说到这里,郭喜春凑近郭喜安压低了声音:“虽然有些不厚道,但我想着,他家老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怕也没几年的时间了,大丫也就是累这两年,以后老婆婆不在了,就小两口过日子,那不是更轻松。”
第480章 婚姻大事
郭喜安有些黑线,原本是以为姐姐思想封建,原来竟是想得这么远,她想了想,倒也没有再一棒子打死,“话是这么个理,可姐你想了这么多,给大丫说过了吗?别我们在这里剃头担子一头热,大丫心里有其他想法,那还不是白费心思。”
郭喜春一笑,“还没呢,我这不是想着先看准了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家,到时候再安排年轻人见上一面。”
儿女婚事虽然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做父母的,大部分在给儿女定下婚事前,也会问问儿女的意见,郭喜春也最疼自己这个大女儿,自然不会真的让她盲婚哑嫁,肯定是要女儿看过点头才是皆大欢喜的。
不过大丫向来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想来只要他们做长辈的看好了,她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郭喜安的想法和郭喜春不一样,虽然在这时候的家长看来,女孩子嫁人,只要对方老实本分,夫妻两个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行。
这本也不是错误的想法,可郭喜安总觉得,这成亲是要两个人过一辈子的,虽说讲爱情对这个时代的普通女孩子来说是有些矫情和不合规矩的,她还是觉得双方得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再成亲比较好。
“我看还是先问问大丫的想法吧。”郭喜安对郭喜春道,“既然是要给她看婆家,也该早点透点风声给她,别之后突然给她说了这事,吓着孩子!”
郭喜春听她这么说也觉得是这个道理,现下前面店里客人不多,不算忙碌,索性把大丫叫了过来。
大丫被叫到小姨房间,看着母亲和小姨这副神神秘秘的样子,有些纳闷:“娘,小姨,找我有什么事?”
郭喜安笑着拍了拍自己旁边的位置,“来,大丫,来这边坐!”
大丫顺从地过去挨着小姨坐下。
郭喜安温和地看着她,从十岁到十四岁,大丫早就不是以前那个瘦小单薄的小姑娘样,她个子窜高了许多,虽然身板还是有些偏瘦,但已经不是那种病态的营养不良样,而是透着少女的苗条玲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