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带进考场的吃食,郭喜安不敢做得太花哨,但只让孩子吃饼子或者馒头,郭喜安又怕营养跟不上,想来想去,烙了几张薄饼,至少这种薄饼一看就是不能夹带什么纸张的,进考场搜查的时候,不会像厚饼或馒头一样被检查的人捏得粉碎。
又切了不少猪里脊肉,做了一大盘的冷吃猪肉,都是少麻少辣的,可以裹在薄饼里面吃,饱肚子又能增加滋味。
考场里面是供水的,但也可以自带饮水,为了安全以及方便,郭喜安还是准备好了竹筒,明天早上给两孩子灌了凉开水让他们一起带进去。
准备好了这些吃食,郭喜安又把两个孩子的考篮拿出来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保笔、墨、镇纸、水注都准备齐全且充足。
待到一切都准备妥当,她才放心地回房间睡觉。
第二天天还没亮,郭喜安便提前起来,先烧了壶开水晾凉,装满两竹筒放在考篮里,再把昨天就备好的吃食也打包好放进考篮,才去准备今天的早饭。
为了博个好兆头,郭喜安受前世现代思想的影响,早餐煮了白水蛋,又炸了油条,当然只吃这些是不够的,还熬了青菜瘦肉粥。
早餐准备得差不多,郭喜安才去叫两个孩子起床。
除了陶老和钱贵,郭喜春和朱重两口子带着家里的孩子也是一大早的赶过来,都是要给向佑向泽送考的。
“向佑,向泽,你们多吃点,吃得饱饱的,待会儿才有力气答题!”
郭喜春一个劲地给两孩子剥鸡蛋,絮絮叨叨,显得比要去考试的向佑向泽还要紧张。
郭喜安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前些天的影子,哭笑不得地拦住她:“姐,孩子吃个七八分饱就够了,要是吃得太多容易犯困不说,中途要是如厕方便,也影响答题!今天是给他们备了吃食带进考场的,饿不着他们!”
第449章 开考
郭喜春如醍醐灌顶,忙不迭地又把堆到向佑向泽碗里的鸡蛋拿回来,“是我疏忽了,是我疏忽了,你们娘说的对,吃饱肚子就成,可别吃撑了。”
一桌子的人被郭喜春的举动逗笑,虽然大家面上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但是到了开考的这天,还是不自觉的绷紧了神经,这么笑了一笑,倒是缓解了不少紧张的情绪。
吃完早饭,向佑向泽才放下筷子,陶老便一挥手,“吃饱了?那就收拾收拾,随我一道去考场!”
一家人才缓和了一点的情绪,听了陶老的这话,莫名又有些紧张起来,便连程家博,都不自觉地握了握拳头。
相较于家里人的紧张,向佑向泽倒是心态良好,淡定地点了点头,乖乖地去收拾自己的东西。
所有的东西,郭喜安早就备好了,这会儿拿过来打开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程家博先给提着两个小竹篮,一大家子浩浩荡荡,领着俩孩子往考场出发了。
这会儿天才蒙蒙亮,街上已经人潮涌动,郭喜安他们到了考场外边,还没到进场的时候,转头往周围瞧了瞧,黑压压的都是人影,不免倒吸了口气,一直以为读书在这个时代是个金贵事,读得起的人家也不多,这会儿赶考的学子们都聚在一堆,人瞧着可也不少。
除了如有向佑向泽这般大小的孩子,甚至还有瞧着三四十岁的中老年人,也是提着一个竹篮,满脸的希冀,瞧样子都是这届的考生。
郭喜安不免有些唏嘘,无论是之前的现代还是现在的古代,读书人的路都不是那么好走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一点都不夸张。
现场的考生,瞧着大部分都是八岁朝上的年纪,如向佑向泽这般年幼的,寥寥无几。
郭喜安难免又有些紧张起来,自家孩子确实聪慧,可一想到他们要和这些比他们年长许多的考生同台竞争,而这些年长的考生里面,有不少还是考过不止一次的,经验更加丰富,她心里便不由自主地生出担忧。
右手被一只温暖的大手握住,郭喜安转头,正对上程家博宽慰的眼神,心里的担忧顿时便烟消云散,郭喜安朝他露出一笑,重打精神,转向两个孩子,陶老正在给他们细细叮嘱进考场的注意事项,向佑向泽仰着小脑袋瓜子,听得一脸认真。
到了辰时正,随着一声锣响,先前还在窸窣低语的人群一下恢复安静,现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仰着脖子看向前方过来开考场的官员衙差。
“考场重地,不得喧哗,闲杂人等不得入围,念到名字的考生请上前!”
一位声音洪亮的小吏开场后,便拿出名册开始点名,被叫到名字的考生便提着自己的考篮从人群中走出,一路走到考场入口,手里的东西会被搜子拿走检查,人也会被引到另一个房间,宽衣搜身,没有问题才能进入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