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安他们回到镇上的时候,才发现陶老他们已经回来两天了。
郭喜安十分惊讶,询问钱贵:“你们老家那边没有下雪吗?”
钱贵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边吃边抽空回答:“下啊,不过我们那边化雪早,瞧着雪化得差不多了就起程了,中途也没见着雪,就是到了这边才发现,常年不下雪的地方今年竟然也下了雪。”
“喜安姐你是不知道,从阳安县出来到咱们桥连镇,路上雪是化得差不多了,可那雪水把地面淹得泥泞稀烂,驾着马车都容易打滑,一路上可走得不容易!”
“那可真是辛苦了!”郭喜安端了两盘狼牙胡芋过来,一盘放到他桌上,一盘放到一边埋头苦吃的陶老桌上。
郭喜安他们是昨天傍晚到镇上的,今早才开的店门,店门一开,陶老他们便闻声过来了。
郭喜安见陶老只顾埋头吃东西,也不说话,不免好笑道:“您老人家慢些,我给你带回去的吃食里面也是有米线和胡芋的,怎么还吃得这么急?”
陶老直吃完了一大碗米线,才擦擦嘴,慢条斯理地回答:“那干米线和你这鲜米线口感上到底还是有些差别的,再加上家里做的那些汤头调料,吃起来总感觉差些味道,还是你店里的味道正!”
第383章 三位女孩儿
听了陶老的话,郭喜安抿嘴一笑,那倒也是,自家这店里的米线别说汤头得熬够时辰才够鲜香,就是其余的酱汁调料也都是独门秘方,别的地方可都买不到。
见陶老将一盘炸胡芋又吃得干干净净,还嚷着要再上一份,郭喜安可不敢再给他吃了,上前收走了他面前的空盘空碗,只给他端来了一碗酸梅汤。
“您老可悠着些吧,再喜欢吃也得克制些,吃撑了难受的还是您自个儿,想吃什么时候都有,不能一次太过了。”
陶老只能看着郭喜安把碗筷收走,遗憾地端着酸梅汤小口喝着。
回到镇上也就歇息了一天,向佑向泽和大丫三姐妹第三天就开始各自到老师那里听学去了。
向佑向泽他们那边的学习没有什么变故,大丫她们三姐妹今年第一次去林先生那里听课的时候,发现学堂里多了三个女孩子。
第一次见面,林先生简略为她们双方介绍了一遍,那三个女孩儿,一位姓段,叫段云儿,今年十二岁,和大丫同龄,另两位是亲姐妹,姐姐兰湘湘,今年十三岁,妹妹兰莹莹,今年十一岁。
这三个女孩儿,都是镇上富户家的小姐。
林先生介绍完,又温和道:“从今天开始,你们便同在我这里听学,希望你们能够和谐相处。”
兰湘湘第一个起身主动往大丫她们这边行了一礼,明明只是个十三岁的女孩儿,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娴雅,“三位妹妹,我们是第一次来听林先生的课,有些跟不上的地方,还希望你们能不吝赐教。”
大丫三姐妹还是头一次和这样的女孩儿打交道,只觉得很是受宠若惊。
二丫三丫一时都不敢开口说话。
大丫虽然也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露出个友好的笑来,诚恳道:“湘湘小姐言重了,若是有需要帮忙的,你们尽管说,只要是我们姐妹知道的,定知无不言!”
“对对对!”
三丫点着小脑瓜,也大着胆子附和姐姐的话,朝她们露出个甜甜的笑,以后大家在一起上课,岂不是又多了三位小姐姐做玩伴,小小的三丫这么一想,心里头还是十分高兴的。
二丫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对面那三位女孩,瞧着她们浑身的派头,心里头羡慕,带着些讨好的语气道:“能和三位姐姐一起听学,是我们的荣幸呢!”
兰湘湘听了这话,只温婉一笑,她身边的段云儿和兰莹莹看着大丫三姐妹的时候,眼里隐含着傲慢,带着一股高高在上的架势。
两边简单地问了个好,便各自落座,今日林先生教的是诗文赏析。
一课完毕,中途休息的时候,二丫捧着从家里带来的零食特意凑到了段云儿和兰家两姐妹身边,
“这是我家里做的小饼干,可好吃了,三位姐姐也尝尝吧!”
兰湘湘诧异地看着凑过来的二丫,目光移到她递过来的东西,一个椭圆形的小食盒,里面装了一小盒半个鸡蛋平面大小的圆形酥饼,瞧着略显寒酸。
这是郭喜安烤来给家里几个孩子做零嘴的,因为是自家人吃,造型上没有花什么功夫,做的是最简单的样子。
兰湘湘虽然有些惊讶,但也还是给面子地拿起一块。
旁边的兰莹莹不乐意了,赶紧拦住她:“姐,你怎么什么人送来的东西都敢吃啊?要是不干净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