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小莲来了,厨房里有冰粉,大丫你去端一碗来给小莲妹妹!”
郭喜安坐在院子里纳鞋底,看见小莲进屋便笑眯眯道。
小莲一听眼睛一亮,脚下加快几步,甜甜地对郭喜安道了一声谢。
这也是她爱来这里的原因,除了有小玩伴,喜安婶婶还常常会做一些好吃的,好多还都是她没有吃过的,她都羡慕向佑向泽有郭喜安这么一位娘亲,恨不得自己也是郭家的孩子。
大丫很快端着一个敞口青瓷大碗出来,里面还放着一把汤匙,“诺,小莲妹妹,这冰粉放在井里镇过,可凉爽了,你快吃吧!”
“谢谢大丫姐姐!”小莲连忙双手接过,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送入嘴中,甜津津又冰冰凉凉的冰粉美味又解渴,这几天老天像是要弥补之前的阴雨天气一般,一连几天都是火辣辣的大太阳,气温和夏天最热的那段时间差不多。
这时候来上这么一口冰凉爽滑的冰粉,别提多惬意了!
“唧唧(姐姐),唧唧(姐姐)......”
小莲正一脸享受地品尝着美味,坐在她脚边的弟弟铁头着急地扯着她的裤脚,小家伙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小莲手里的碗,奈何话也说不明白,脸上的着急都快化成实质。
郭喜安看得忍不住发笑,对小莲道:“快给你弟弟喂一口,瞧他那着急的样子。”
小莲便舀了一勺喂到弟弟嘴边,铁头连忙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吞了下去。
这一口下去小家伙眼睛立马就亮了,“唧唧”“唧唧”的,叫得更欢了,怕姐姐不理解自己的意思,还一直张大嘴巴发出要吃东西的“啊啊”声。
郭喜安看得有趣,见小莲一连又给弟弟喂了五六勺,郭喜安就不让她喂了,“可以了,够了,铁头还小,这些冰凉的东西不能多吃。”
说着让大丫先抱着铁头到一边玩耍去。
铁头在大丫的怀里扭着小身子,眼巴巴地望着小莲这边,小家伙虽然满脸的不舍,倒也没哭,乖得很。
一连几天,郭喜安就这么带着几个孩子守在家里,除了做做家务,就是晾晒收捡秋收的粮食。
地里的粮食收了一半回来之后,郭喜安发现,家里的仓库开始放不下了。
之前家里人还没那么多的时候,仓库都是两间,现在有一间收了出来给刘有金他们一家人住,能用的仓库就只有一间了。
这一间用作仓库的房间其实不小,足有二十多个平方,可这新收回来的粮食,所有的加起来也得好几万斤,而且这粮食也不能全塞里面一点空隙都不留,得留出通风的间隔空间。
所以只放了一半的粮食后,这个仓库的空间就被利用得满满当当了。
这下郭喜安可发愁了,地里还有一半的粮食没收上来呢,剩下的放哪里?
第344章 地窖
“没事!”程家博得知这事后安慰郭喜安:“这几天仓库放不下的粮食先往堂屋和房间里面放一些,我们家院子够大,到时候我和刘哥抽空挖个地窖出来,以后可以把粮食搬一些存到地窖里。”
郭喜安眼睛一亮,这她倒没想到,惊喜过后又有些疑惑:“这...这能行吗?”
郭喜安当然也知道地窖这个东西,不过据她所知,这东西北方那边用得多,他们南方这边倒是很少见,不知道他们这边挖出来能不能用?
刘有金就是北方人,对此最有发言权,听了程家博和郭喜安的话,他点头道:“可以挖个地窖,大部分南方地区是比北方雨水多一些,夏季的时候地底容易进水潮湿,不过我看咱们这里还好,气候没那么湿,到时候往下面挖深一点,地底多垫些稻草碎石,墙面也夯一下,拿来储存粮食没问题。”
听刘大哥也这么说,郭喜安才放下心来。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程家博他们白天干完活回家,吃完晚饭后,还会抽出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来挖地窖。
郭喜安她们三个女人家也跟着帮忙,家里的几个孩子也跟着运运土,一家人出动,这地窖挖起来也快,不过三天就挖出一个深约三米,面积为二十个平方左右的窖洞。
才挖出来的地窖没有马上使用,程家博他们又花了三天的时间把里面打整了一下,地面夯平整,墙壁四周也夯了一遍,预防连绵雨天里面也不容易渗水。
秋收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收回来的粮食越来越多,郭喜安开始有点忙不过来。
胡芋、红薯和稻谷这些都还好,收回来主要就是阴干和晾晒,费的力气不多,郭喜安有大丫帮忙,其他几个孩子也能打打下手,还能干得过来。
等到玉米和冰粉籽收回来,这两样东西晒干后还得脱粒分离处理,郭喜安就有点忙不过来了,家里的东西越堆越多,收完玉米之后,郭喜春便不去地里了,留在家里给郭喜安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