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一走,虽然有大丫来帮忙,店里总是少了人手的,忙不过来的时候怕是得耽误卖货量,损失的这些钱都够请多少短工的了?”
“还不如请上一批短工,五六天最多十天就能把家里的农活拾掇好,省时省力还耽误不了店里赚钱的生意,再说了,咱们还有每个月定期要做的变蛋,你要真回家只顾着忙农活,我一个人哪兼顾得了这么多。”
被郭喜安这一顿分析,郭喜春自个儿在心里算了算,还真是请短工来更实惠些,当下也没了意见。
于是当天店里歇业后,郭喜安在门上贴了一张明天歇业一天的纸条,把店铺一关,带着一家子回了村。
这请短工的事,郭喜安没有门路也不了解,原本是想要去问问孙大娘他们的,结果第二天程家博出去了一趟,回来便把人都请好了。
“家里就十几亩地,请上六个人也就够了,一人一天是三十文的工钱,就管中午一餐饭,有三个就是咱们村里的汉子,另外三个是隔壁村的,都算是知根知底,老实厚道的人,十几亩地,全部忙活好,估摸着也就七八天的时间。”
郭喜春听了程家博的这些安排,也觉得合理,这事便这么定下了。
这请帮工的事一定好,郭喜春就催着他们回店里,想到这店里歇业一天就少赚了四五两银子,她就心疼得不得了,自然不希望郭喜安他们把时间耗在这里。
请了短工,郭喜春只需要在家里给工人们做一下午饭,再抽时间去地里看看他们干活的情况,确实也没有忙不过来的地方。
在她的催促下,家里其他人便在晚饭后收拾收拾准备回店里,只是临出发前,又出了个小插曲。
郭喜春原本是要把二丫三丫留在家里的,她们在店里帮不上太多忙,镇上人又多,每天店里人来人往的,还要分心去照看她们,倒不如留在村里安全。
可二丫知道了就不乐意了,哭嚎着不愿意,要跟着去镇上,镇上那么干净,来来往往的又都是城里的有钱人,哪是这个破村子可以比的。
“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去镇上。”
二丫哭着来求郭喜安:“小姨,我也能像姐姐一样帮上忙,我不想留在村里,你就带着我回店里吧!”
郭喜春虎着脸来扯她:“你能帮上什么忙?之前是逮着时间就往街上跑,也不怕拍花子把你拍了去,你小姨他们忙着可没有功夫照看你,你就老老实实给我待在村里。”
二丫哭声震天,任凭郭喜春如何来拉都扒着驴车不松手,还一个劲地往车上爬,说什么都要跟去镇上。
郭喜安也很是头疼,瞧着拉拉扯扯地僵持不下,二丫最后连声音都哭哑了,到底是没忍心劝着姐姐把她带上了。
只是心里对二丫的性子也是苦恼,明明都是和家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二丫怎么就学了这些一哭二闹,动不动就撒泼打滚的架势。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郭喜安心里寻思着,这丫头的性子得正一正,一时又没有好的主意,便想着回头到陶老他们那里问一问。
现在家里几个女孩读书识字没有落下,向佑向泽依然每天下学后会教几个姐姐读写认字,郭喜安有空也会指导她们,但这些都是简单的识字算数,一些更加深刻的道理却是没有讲解的。
读书明理开智,或许多读书识理,孩子大一些,就能懂事了。
这个时代没有女学,便是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姐,要想读书也是家里请了先生到家中教习,郭喜安想着,现在住在镇上也方便,或许可以去打听打听,给家里三个女孩也请位教习先生。
第307章 周铁树
郭喜安心里已经计划好给家里三个女孩请教习先生的事,向陶老他们打探了一番,还真有合适的人选,只等春耕农忙一过,郭喜春带着三丫回来,就把先生请到家里。
郭喜春回村后,店里便是郭喜安和大丫在厨房忙活,前厅还是程家博带着曹康招呼客人,二丫给打打下手,少了人手,到饭点最忙碌的时候,效率是低了些,但也还勉强支应得住。
这日正是中午饭点的时候,店里客人多,郭喜安在厨房忙着,发现盐罐里的盐快没了,走不开的她只能高声叫来二丫,“二丫,家里盐没了,你帮小姨去杂货铺子里买些盐回来。”
现在正是忙的时候,能出去跑腿躲个清闲二丫求之不得,连忙应下接过郭喜安递给的铜钱就跑出去。
在镇上住了这么段时间,二丫对这条街上的环境也差不多熟悉了,离自家店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食粮铺,里面也卖油盐类调味品。
可二丫非要舍近求远,近处的不去,反而绕远路去另一家更远一些的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