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站着不动,郭喜安奇怪地抬头看了他一眼:“怎么?没有吗?”
程家博这才回神,先前的郁闷一下子冰消云散,眼里带上笑意,声音里都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道:“有的!”抱着怀里换下来的衣服快走到郭喜安面前递过去。
“先放这边吧。”郭喜安用眼睛示意了一下旁边的板凳。
程家博便把衣服放在了板凳上,自己也在旁边坐了下来。
初春季节,气温虽然有所回升,但夜里还是带着些冬寒,堂屋里点着火盆,两人围坐在火盆边,郭喜安借着烛光缝补着衣服,程家博依着火盆烤火,烘着自己才洗的头发。
两人都没有说话,但也没有了之前双方独处时的那股尴尬,气氛安谧中又带着温馨。
“对了!”郭喜安缝完最后一件衣服,用牙齿咬断线,开口道:“家里先前在镇上置了间小铺子,因为耽搁一直没有开业,我明天要带着小康和大丫去打扫,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看看。”
又想起他还不知道曹康的事,便把她雇曹康给家里干活的事说了一遍。
程家博听完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感受了,先前家里这座崭新的大宅子,还有吃穿用度上的改善,已经让他感受到郭喜安的能干。
现在竟然在镇上还有一个铺子,程家博此刻内心很复杂,先前还为自己六天赚上三十多两银子高兴的心情荡然无存,和郭喜安比起来,自己好像太不够看了。
等到了第二天,和郭喜安他们到了镇上,看到郭喜安嘴里说的那个“小铺子”时,程家博心里更是五味杂陈,她也没说这铺子还连着一个大宅子啊。
粗略看了一圈,越看越心惊,忍不住开口问道:“这么大的宅子,花了不少钱吧?”
郭喜安点头,“是不少,优惠价也要八百五十两哩。”
程家博更显吃惊,“这么大笔银子,你都能拿出来?”
“当然拿不出来,我向人借了五百两才凑齐的。”郭喜安不在意的回答。
“借的银子?”
听出程家博语气里的疑惑,郭喜安笑着解释:“是啊,我哪里一下子拿得出那么多的钱,好在向佑向泽的老师拿出银子来借给我,才没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向佑向泽的老师就是陶老,他们应该和你提过的。”
程家博点头,向佑向泽确实和他提过那位陶老,言语间对他十分尊崇,这么看来,这位陶老当真是十分照顾自家的。
他把这事暗暗记在心里,寻思着以后见了这位陶老,可得好好感谢一番。
程家博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以后”会来得这么快。
......
元宵节前夕,向阳村里驶进来一辆马车,在这个小村里,村民们见得最多的都是牛车,且都是那种简陋的露天板车,像这种车厢式的马车,倒不是说村里就没人见过,但绝对是没在自己村里头见过的。
是以这马车一驶进村里,就引起了村人的注意,更有不少儿童围过来追着马车跑。
“老爷,咱也不知道喜安姐家具体住哪啊?”到了村子中间,不知道该怎么走的钱贵停下马车抱怨道。
“你个蠢材,不知道你不会问吗?”陶老掀开车帘探出头来,正对上斜对面好奇看着这边的小童的视线,立马笑眯眯问道:“劳驾,这位小友可知道村里郭喜安娘子家的住处?”
第295章 笑闹
小童眨巴着眼睛,好奇地看着马车,高大威武的马儿,漂亮的车子,赶车的小厮穿得虽不华丽,却也是干净体面得很,只有城里人才有这派头。
陶老见这群小童只顾着盯着他们看,却不回答他的问题,干脆走下马车,来到这群孩童的中间,笑眯眯地从袖子里掏出一把糖来,分给在场的几个毛孩子:“我是向佑向泽的先生,来村里看望他们的,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他们家怎么走啊?”
小毛孩们都是村里年纪不大的顽童,没见过什么世面,一辆马车就能把他们看呆,见着糖果才回神,眼睛发亮地接过,立马叽叽喳喳回答:“知道,知道,他们住村尾,我带你们过去。”
一群孩子嬉笑着在前面领路,陶老和钱贵也没再上马车,就这么牵着马儿步行跟在孩子群的身后。
陶老他们的马车一进村,不止是引起这些小孩子的注意,不少大人也关注到了,少不了好奇地多看几眼,听了陶老的话,心里都是惊讶,先前知道郭家的两个孩子被巨鹿书院开除,郭喜安说过是拜了其他更好的老师,他们都只当她是撑面子说的假话罢了。
原来向佑向泽两兄弟是真拜了其他先生的呀!至于这先生是不是真的比巨鹿书院的先生好,他们看不出来,不过这派头看着就是个不差的,至少瞧着是个有钱人啊!